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银屑病,是由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出现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浅表分布的红色丘疹、斑块或点滴状红斑鳞屑性皮损等,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并覆盖较厚鳞屑。当患者存在咽炎、扁桃体炎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一、原因
1.自身易感基因:若家族中有多数人患有银屑病,则后代患该病的概率较大。
2.细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进而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3.环境因素:包括潮湿、晒伤、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以及饮酒等因素,均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4.其他:除上述常见因素外,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原因也可能会诱发此病。
二、治疗
1.抗感染治疗:对于因细菌感染引起的银屑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需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常用药物有醋酸泼尼松乳膏、地塞米松软膏等。
3.维A酸类药物:适用于各型各期银屑病,可起到调节表皮增殖周期的作用,从而发挥其抗银屑病作用。常用药物为维A酸乳膏、他扎罗汀凝胶等。
4.钙泊三醇倍他米松霜剂:属于复方制剂,其中钙泊三醇能抑制细胞DNA合成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而倍他米松能抑制T淋巴细胞向表皮移行,减轻细胞因子诱导的角朊细胞过度增生。两者联合应用可使银屑病皮损显著改善,且无明显。
5.光疗: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可以抑制局部异常的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手术治疗:对于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必要时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此类人群做好皮肤护理工作,避免抓挠、挤压患处,同时保持饮食清淡,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