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发现宝宝出现脑瘫的情况,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都像是晴天霹雳,脑瘫会给宝宝的成长发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尽快发现宝宝的异常症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还能有效控制病症的发作,从而减轻宝宝受到的伤害。那么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主要会出现这3种情况。
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1.身体活动能力的异常发展。
脑瘫的主要问题是会影响宝宝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会发现宝宝运动能力发展中的一些异常问题。比如同龄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大动作的情况,比如抬头、翻身、抓东西等。,都比较落后甚至无法掌握。这是运动神经阻塞的表现。
2.四肢无力或过度紧张
脑瘫的宝宝也会有这种异常的肌张力,也就是说四肢无法保持正常的舒张水平。其中剪刀步、拇指扣等。都是标志性特征。平时不能配合父母穿衣洗澡,所以喂奶会有明显的困难,宝宝的配合度低。
3.对外界环境的异常反应
脑瘫婴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不明原因的哭闹,表现出受惊吓、烦躁、持续哭闹,或无法与大人互动等症状。双眼看东西时,没有正常的平视和直视能力,眼睛无法正常对视。这些都是宝宝大脑神经异常的表现。
避免出生缺陷的三道防线除了脑瘫,还有越来越多的肢体不全、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儿童。准父母只要远离致畸因素,坚持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三道防线,就能大大降低胎儿畸形的可能性。
道防线是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保健。怀孕个月,准爸爸要戒烟戒酒,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和辐射;准妈妈可以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降低婴儿畸形的风险。
第二道防线是孕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一般来说,孕妇应该有三个阶段的检查。高危因素的准妈妈要在孕早期接受b超检查。孕14-18周的b超检查可以筛查出大部分心脏畸形、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
第三道防线是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新生儿疾病、听力筛查和儿童系统保健,尽早诊断缺陷儿,选择佳手术矫正时机。
往往脑瘫患儿需要及时改变生活方式,因为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其实有很多疾病治疗的知识,而且很多时候这种疾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痛苦还是很大的,所以家长发现宝宝存在有异常症状,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降低病症所带来的影响。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会有哪些
发育中的脑受到损伤后,必然出现相应的症状,这也是发现脑瘫的重要线索。大多数家长都是因为发现了早期症状而来就诊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的文章,欢迎阅读,谢谢!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发育中的脑受到损伤后,必然出现相应的症状,这也是发现脑瘫的重要线索。大多数家长都是因为发现了早期症状而来就诊的。常见的早期症状有:
一、新生儿期:
1、身体过硬或过软,自发运动减少。
2、哺乳困难:不能吸吮或哺乳无力。
3、痉挛发作。
4、易惊吓。
5、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二、1—3个月:
1、俯卧位不能抬头,抱起时头不能竖直。
2、手握拳拇指内收。
3、斜视,眼球不能追视。
4、持续哭闹。
三、4—5个月:
1、不能伸手抓物或左、右有差别。
2、不会翻身或只向一侧翻。
3、紧张时上肢屈曲内收手握拳,下肢交叉伸展或头后背、角弓反张。
4、抓物时上肢硬直或后伸,两手不能到中线接触。
四、6个月以后:
1、手、口、眼不协调,不能把看到的东西抓到手,送到嘴。
2、扶站时双下肢不能支撑或尖足交叉。
3、七个月以后还不能坐。
早期症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脑损伤轻,症状出现晚且症状轻;脑损伤重则出现早、症状重,而且多个症状常复合存在。有重要诊断价值。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1)有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如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体重儿,早产儿,多胎,有新生儿呼吸困难,惊厥等。
(2)运动发育迟缓:脑性瘫痪存在程度不等运动发育迟缓。轻者大运动发育尚可,但有精细运动发育障碍者需要注意。
(3)姿势异常:姿势分静止时与活动时两种。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势异常在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为常见,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
(4)反射异常: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一是反射异常。
(5)肌张力异常:脑性瘫痪患儿所见到的肌张力异常有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调。
(6)辅助检查:头部CT扫描、头部MRI检查、脑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等对于脑瘫的治疗是越早小孩恢复的越好,因为脑组织在一岁以内尚未发育成熟,还处在迅速生长阶段,而脑瘫造成的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大,代偿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