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症状包括突然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护理措施需注意防止患者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情况并及时就医。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表现多样。典型症状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会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可能伴有尿失禁。部分患者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如单侧肢体抽搐或感觉异常,或出现短暂失神、凝视不动等。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但可能反复发作。发作后,患者可能感到疲劳、头痛或意识模糊。
护理癫痫患者时,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全。发作时,应迅速将患者平放在安全区域,避免周围有尖锐或硬物。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发作结束后,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和症状表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日常生活中,癫痫患者需规律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常见的抗癫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具体用药需遵医嘱。饮食上,建议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绿叶蔬菜和坚果,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高风险活动,如游泳、攀岩等。
家属和患者应学习癫痫发作的急救知识,随身携带病情说明卡,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帮助。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如果发作频率增加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护理和规范的治疗,大多数癫痫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