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前的征兆包括视觉异常、情绪波动、头晕等,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核磁共振和血液检查。
癫痫发作前的征兆因人而异,但常见表现包括视觉异常(如闪光或模糊)、情绪波动(如焦虑或兴奋)、头晕、头痛或身体局部麻木。这些征兆被称为“先兆”,是大脑异常放电的早期信号。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嗅觉或听觉异常,如闻到奇怪气味或听到异常声音。这些征兆可能持续几秒到几分钟,随后可能发展为全面性发作。
诊断癫痫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和发作类型。脑电图(EEG)是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放电。核磁共振(MRI)可以观察大脑结构,排除肿瘤、血管畸形或脑损伤等器质性病变。血液检查则用于评估代谢异常、感染或药物影响等潜在诱因。对于复杂病例,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发作时的脑电活动和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预防和管理癫痫发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癫痫,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病灶切除术、迷走神经刺激术或脑深部电刺激术。饮食方面,生酮饮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对部分患者有效,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有助于减少发作风险。
癫痫患者及家属应了解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发作时,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环境,避免摔倒或碰撞,不要强行约束肢体或塞入物品。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和随访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优化治疗计划。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应对,癫痫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