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与普通紫癜的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和治疗方式。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小血管炎症,常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和血尿;而普通紫癜主要是因血小板减少或血管脆性增加引起,仅表现为皮肤的出血点或瘀斑,不涉及系统性炎症。
过敏性紫癜多由遗传因素、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药物过敏或食物过敏等触发。在生理因素上,免疫系统反应失衡是主要内因,导致血管壁受损并渗出血液,从而形成典型皮疹。环境诱因如寒冷、高压力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普通紫癜的病因则较单一,包括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壁异常(如坏血病造成的维生素C缺乏),多与先天性或某些药物引起的血液病有关。两者的皮肤表现也存在区别:过敏性紫癜的皮疹通常呈对称性分布在下肢,多伴有瘙痒,而普通紫癜的瘀点不规则且更容易被压退。
治疗方面,过敏性紫癜需首先明确过敏源并规避,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控制免疫异常,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或针对具体症状的药物(如止痛药、止血药)也可能使用。普通紫癜的治疗则偏重于病因治疗,例如针对血小板减少的丙种球蛋白输注或促进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波帕),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输注凝血因子,补充维生素C也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
如发现皮肤上出现反复难以消退的出血点或大片瘀斑,或伴发系统性症状如腹痛、血尿,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注意避免感染或药物刺激,注重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补充维C和蛋白质),必要时可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但应避免过度劳累。虽然紫癜分型复杂,但通过清楚病因和对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改善甚至康复。记住,早发现、早干预是防止病情加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