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的严重程度因具体病情而异,但过敏性紫癜可能更为复杂,尤其是当累及肾脏时,其后果可能较严重。病毒性紫癜通常是病毒感染后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免疫反应引发,多为自限性,而过敏性紫癜则涉及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引发全身小血管炎,并损害多个器官。
病毒性紫癜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后对血小板的破坏,典型的外因如流感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等,它通常伴随感冒样症状或轻微发热,皮肤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出血点,轻者可能无需特殊治疗即可恢复。比较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数量的显著下降,增加出血风险。治疗上,轻症患者可以观察,无需干预,较重或反复出血的情况可以使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免疫球蛋白注射,以及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同时注意休息,减少剧烈活动。
而过敏性紫癜主要由免疫反应引起,病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它典型的表现是皮肤紫癜,常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并可能伴随关节疼痛、腹痛、肾脏病变等。需要谨慎关注的是,当紫癜累及肾脏时,可能会引发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下降。与病毒性紫癜不同,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更为多样,包括对症处理用药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消炎药(如布洛芬),严重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应注意监测肾脏功能,必要时行肾活检以指导治疗。
面对这两种紫癜,重要的是密切监测全身症状。如果紫癜快速扩散、伴发明显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或尿血),或者过敏性紫癜合并剧烈腹痛或血尿,应尽快就医。为预防或减轻病情,建议避免已知过敏原,增强体质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如果确诊为肾脏受累或其他并发症,应积极配合正规治疗,以减少长期后遗症的风险。科学应对疾病,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家人和朋友的关怀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给患者带来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