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主要特征,患者可能出现瘀点、瘀斑,甚至严重的消化道或脑出血,查体中需结合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明确诊断。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可能早注意到皮肤上不明原因的出血,如轻微摩擦就产生瘀斑,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或鼻出血等情况,提示应尽快就医。
该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常见的是四肢或躯干上的针尖样瘀点或大片瘀斑,部分患者还伴有口腔黏膜下的血泡;在女性中,月经量异常增多也可能是提示血小板问题的信号。更危险的表现包括血便、呕血,或头痛、意识模糊等可能提示颅内出血的症状。医生在查体时会首先通过肉眼观察皮肤和黏膜,再通过血液检测确认血小板水平。骨髓穿刺检查能进一步区分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取决于出血风险的高低和病因。轻度患者可暂时观察或通过激素治疗,如服用泼尼松缓解症状;重度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输注血小板以控制病情。长期顽固性病例需考虑脾切除手术以改善血小板生成环境。患者还应注意饮食中避免酒精和辛辣刺激物,补充高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花椰菜)以辅助凝血,并减少从事可能导致外伤的活动。疾病管理重在早发现、早治疗,务必及时遵医嘱控制病情,确保生活质量。
TAG:
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