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属于常见的血管炎疾病,应根据病情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它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同时可能伴随关节、胃肠道或肾脏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选择。
从病因来看,过敏性紫癜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密切相关。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如咽喉炎)、食物过敏、药物、不明过敏源等。这会导致小血管壁炎症和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起皮下出血,一般典型的表现是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样皮疹,按压不褪色。这种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能患病,而且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在临床上,皮肤上的紫癜是典型表现,但其他系统的症状也是诊断的关键。例如关节肿胀或疼痛,提示可能伴随关节炎;反复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便血,说明胃肠可能受累;如果尿液颜色异常或检测发现尿蛋白、红细胞增多,则需要警惕肾脏受损。西医一般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测及皮肤活检来确诊,同时排除其他疾病。中医则多依据中医辨证理论,认为这是“血热妄行”或“风热夹湿”的表现。
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来控制症状。例如,轻度患者可能只需抗组胺药物或单纯观察;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如果出现胃肠道或肾脏严重受累,则需专科干预。而中医则多使用清热、凉血、疏风止痛的方剂,例如银翘散或地黄饮子,以内服中药结合针灸等治疗,减轻症状、调节免疫。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避免海鲜、辛辣等易诱发过敏的食物,保持清淡为主。还应注意避免感染,减少接触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尽早诊断,以免延误治疗。同时,规律复查,特别是尿液检测非常重要,便于监测肾脏功能是否受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