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症以持续、广泛的紧张不安为核心,常伴随头晕、心慌、坐立难安等躯体症状,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精神科邱堂威主任提醒,若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影响生活,需及时专业评估。
一、“无处不在”的焦虑:精神层面的核心表现广泛性焦虑症的“广泛性”体现在焦虑对象的不确定性——患者并非针对某一具体事件(如考试、演讲)担忧,而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产生莫名恐惧。比如,孩子可能整天担心“家人会不会出意外”“自己会不会生病”,成年人则可能反复纠结“工作没做好怎么办”“钱不够花怎么办”,即便理性上知道这些担忧“没必要”,仍无法控制焦虑情绪。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精神科邱堂威主任指出,这类患者还常伴随“警觉性增高”: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比如一点噪音就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现记忆力下降。部分人会变得“易激惹”,小事就想发脾气,事后又因“失控”陷入自责,形成焦虑的恶性循环。
二、躯体症状:焦虑在身体上的“求救信号”焦虑情绪不仅停留在心理层面,还会通过身体“表达”出来,这也是广泛性焦虑症容易被忽视或误诊的原因。常见躯体表现可分为三类: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心慌、心跳加快、胸闷,甚至感觉“心脏要跳出来”,部分患者会因“心悸”反复就诊心内科,却查不出器质性问题。
消化系统: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孩子可能被误认为“肠胃炎”,成年人则可能长期抱怨“胃不舒服”。
其他:头晕、头痛、口干、多汗(尤其是手心脚心)、尿频尿急(频繁跑厕所)等。
2.肌肉紧张与疼痛患者常感觉全身肌肉发紧,比如肩颈僵硬、腰背酸痛,甚至出现“肌肉震颤”(如手指轻微发抖)。邱堂威主任曾接诊一名15岁学生,因“长期头痛、写作业时手抖”就诊,排除神经内科问题后,结合其“总担心考不好、晚上睡不着”的表现,确诊为广泛性焦虑症。
3.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是典型表现。患者躺在床上“脑子停不下来”,反复想各种担忧的事,好不容易睡着也容易被轻微动静惊醒,导致白天疲惫、精力不足。
三、病程特点:“慢性纠缠”与功能影响广泛性焦虑症不同于“一过性焦虑”,其症状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且会逐渐影响生活:学生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成年人可能无法高效工作,甚至回避社交、不愿出门。部分患者为了“缓解焦虑”,会出现反复检查(如反复确认门锁)、寻求他人安慰等行为,反而强化了焦虑模式。
四、常见误区:“想太多”不是“性格问题”很多人认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只是“想太多”“太敏感”,甚至自我否定“不够坚强”。邱堂威主任强调,这是一种与大脑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失衡相关的精神障碍,并非“意志力薄弱”。若不及时干预,长期焦虑可能诱发抑郁、物质依赖(如酗酒)等问题,甚至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风险。
五、如何初步判断?——“3个是否”自查法是否几乎每天都感到紧张、担忧,且难以控制?
是否伴随至少3种躯体症状(如心慌、肌肉紧张、睡眠差等)?
是否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影响学习、工作或人际关系?
若以上答案多为“是”,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通过专业量表(如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医生评估明确诊断。
郑重声明:本文仅作科普,不替代诊疗方案,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