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关于“增高针”的10个常见问题解答,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刘娅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孩子比同龄人矮,打增高针有用吗?”“增高针有副作yong吗?”“几岁打增高针合适?”——面对孩子身高问题,家长对“增高针”(临床多指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疑问层出不穷。本文整理了家长关心的10个常见问题,用科学答案帮你理清认知误区,避免盲目决策。

1.问:“增高针”到底是什么?是“激素”就有危害吗?

答:“增高针”核心成分是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人体脑垂体自然分泌的生长激素结构一致,主要用于治疗因“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病理原因导致的矮身材。

它虽属于“激素”,但与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性激素不同,不会导致“发胖”“性早熟”等问题。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临床安全性已通过长期验证,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

2.问:所有矮身材孩子都能打增高针吗?

答:不能!增高针有严格的医学适应症,仅对以下病理情况有效: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核心适应症,需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

特纳综合征(女孩)、小于胎龄儿(2岁后未追赶)、特发性矮身材(身高低于第0.4百分位)等。

若孩子是“家族性矮身材”(父母身高偏矮,生长速率正常)、骨龄已闭合,或无明确病理因素,打增高针基本无效,还可能浪费钱、增加风险。

3.问:打增高针真能长高吗?能长多少厘米?

答:符合适应症且骨龄未闭合的孩子,规范治疗后大概率能长高,具体增长幅度取决于3个因素:

适应症类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效果好,治疗初期每年可长8-12cm;特发性矮身材每年多增长2-4cm;

治疗时机:骨龄越小效果越好,4-10岁启动治疗,成年后身高可多增长10-15cm;骨龄12岁后治疗,增长空间会明显缩小;

治疗依从性:坚持按医嘱注射、定期复查,不随意停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4.问:几岁打增高针合适?有没有“佳年龄”?

答:“越早越好”的核心是“骨龄小、生长潜力大”,临床建议:

若怀疑孩子生长迟缓(3岁后每年身高增长<5cm),应尽早(4-6岁)到儿童内分泌科检查,确诊适应症后及时启动治疗;

晚不建议超过12岁(女孩)、14岁(男孩),此时多数孩子骨龄已接近闭合,生长空间有限,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5.问:增高针要打多久?必须打到18岁吗?

答:不是固定打到18岁,而是打到“骨龄闭合”,具体时长因人而异:

骨龄小的孩子(如6岁骨龄),可能需要治疗8-10年;骨龄10岁的孩子,可能仅需治疗4-5年;

治疗期间每6-12个月查一次骨龄,若骨龄闭合(骨骺线消失),即使未到18岁,也需停止治疗,否则无法再长高,还可能引发副作yong。

6.问:增高针有副作yong吗?会影响孩子发育吗?

答:规范使用下,副作yong发生率极低,且多为轻微、暂时性的,常见情况包括: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硬结,轮换注射部位后可缓解;

暂时性不适:少数孩子可能出现头痛、关节痛,通常1-2周内自行消失;

罕见风险:极少数可能出现血糖轻微升高(多可通过饮食调整恢复),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甲状腺素即可)。

目前无证据表明,符合适应症的规范治疗会影响孩子性发育、智力发育或增加肿瘤风险。

7.问:增高针是“注射”还是“口服”?孩子会疼吗?

答:目前增高针只有注射剂型,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

短效制剂:每天注射1次,使用细针头(类似胰岛素针头),皮下注射(如腹部、大腿外侧),痛感轻微,多数孩子1-2周就能适应;

长效制剂:每周注射1次,减少注射频率,适合怕疼或没时间每天注射的孩子。

暂时没有口服的增高针,市面上宣称“口服增高针”的产品多为保健品,无治疗效果,家长需警惕。

8.问:打增高针要花多少钱?普通家庭能承担吗?

答:费用取决于“剂型”“剂量”和“治疗时长”,差异较大:

短效制剂:每月费用约3000-6000元(按体重计算剂量,体重越重费用越高);

长效制剂:每月费用约8000-15000元,是短效的2-3倍;

若治疗5年,总费用可能在15万-80万不等。

部分地区将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符合条件的家庭可申请报销,具体可咨询当地医保局。

9.问:打增高针期间,需要注意什么?能运动、补钙吗?

答:治疗期间做好3件事,能让效果更好:

营养跟上:保证蛋白质(鸡蛋、牛奶、瘦肉)、钙(每天500-800mg)、维生素D(每天400IU)摄入,避免挑食、偏食;

坚持运动:每天30分钟纵向运动(跳绳、篮球、摸高跳),能刺激骨骼生长,辅助提升增高效果;

保证睡眠:每天睡够8-10小时(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避免熬夜。

10.问:想给孩子打增高针,第yi步该做什么?

答:先到正规医院“做检查、定方案”,别盲目跟风:

挂“儿童内分泌科”号,向医生说明孩子身高情况(如每年增长多少、比同龄人矮多少);

做核心检查:生长速率监测(查6个月-1年身高变化)、骨龄检查(判断生长潜力)、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是否缺乏),必要时查甲状腺功能、染色体;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适应症、是否需要治疗,若符合,再制定“剂量+复查计划”。

切忌轻信“私立机构”“保健品商家”的宣传,避免因误诊、错用药物伤害孩子健康。

理性看待“增高针”,科学长高才靠谱

增高针不是“长高神器”,而是“治疗药物”——只有符合适应症的孩子,才能通过它实现身高追赶;不符合条件的孩子,再贵的针也没用。家长若有身高焦虑,不如先带孩子做专业评估,让医生用数据说话,这才是对孩子健康负责的选择。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