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症状主要围绕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兴趣两大方面。以下是具体表现,符合国际诊断标准(DSM-5),帮助家长快速识别:
一、社交沟通障碍(必须全部满足)
眼神对视异常
回避眼神接触,或短暂对视后迅速移开
眼神空洞,缺乏情感交流(如分享快乐时不会看父母)
社交互动困难
对他人缺乏兴趣,不主动参与小朋友的游戏
不会分享兴趣(如不会指物展示给父母看)
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如对别人的哭泣无反应)
非语言交流缺陷
手势少(如很少用手指物、点头/摇头)
面部表情单调(如很少笑、表情与情境不符)
语言与沟通问题
语言发育迟缓(如3岁仍无有意义的短语)
仿说明显(重复他人话语,而非主动交流)
语言使用刻板(如反复问同一问题,不顾及回答)
二、重复刻板行为/兴趣(至少满足2项)
刻板动作
身体重复动作(如摆手、摇晃、转圈)
特殊姿势(如踮脚走路、长时间凝视旋转物)
坚持固定模式
抗拒变化(如路线、物品摆放改变时激烈哭闹)
仪式化行为(如必须按固定顺序完成日常活动)
兴趣狭窄且异常
对特定物品痴迷(如只玩车轮、开关、数字)
玩法单一(如长时间排列积木而非搭建)
感觉异常
对某些声音/触觉过度敏感(如捂住耳朵、拒绝穿衣)
或感觉迟钝(如痛觉反应弱)
三、3岁典型表现举例
社交场景:其他孩子聚在一起玩,ASD孩子独自转车轮或来回跑动。
沟通场景:叫名字不回应,但能记住广告词或数字。
情绪表达:受伤时不寻求安慰,快乐时也不看父母。
重要补充
症状需持续存在:非短暂出现,而是长期影响生活。
排除其他疾病:需通过听力测试、智力评估等排除听力障碍、发育迟缓等。
个体差异:部分孩子可能语言较好但社交差,或症状较轻(需专业评估)。
家长下一步建议
对照核心症状:若符合多条,尽快挂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科。
记录行为视频:就诊时提供孩子日常表现(如玩耍、互动片段)。
立即干预:即使未确诊,也要减少电子屏幕,增加面对面互动游戏。
早期干预效果更好,3岁是可塑性极强的黄金期,专业训练+家庭引导能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