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医保定点

多动症是大脑发育问题吗?儿科医生郭志超详解ADHD的神经科学原理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儿科门诊中,常常会遇到家长带着这样的困惑前来咨询:“医生,我家孩子特别好动,注意力也不集中,学习成绩上不去,是不是脑子发育有问题,得了多动症啊?”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也给无数家庭带来困扰。那么,多动症真的是大脑发育问题导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ADHD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

ADHD:不仅仅是“调皮捣蛋”

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比如,孩子在课堂上很难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总是扭来扭去,小动作不断;写作业时容易分心,一会儿玩玩橡皮,一会儿看看窗外,原本一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常常拖到三四个小时还做不完;和小伙伴玩耍时,也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抢着发言,经常打断别人。这些症状如果持续存在,就需要警惕ADHD的可能。

大脑发育异常与ADHD的关联

1.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信号传递的“故障”

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就像一个个“信使”,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调节我们的行为、情绪和注意力等。在ADHD患者中,一些关键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功能出现异常。多巴胺在大脑奖赏系统、注意力调控和运动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ADHD患者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可能较低,导致他们难以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感,缺乏动力去专注做事,同时也难以抑制不必要的行为。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和注意力集中,其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大脑结构差异: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研究发现,ADHD患者的大脑在结构上与正常人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前额叶皮质作为大脑中负责注意力控制、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在ADHD患者中发育可能相对迟缓,体积也可能较小。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需要集中注意力、规划任务和控制冲动的情况时,显得力不从心。像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专注听老师讲课;在做数学题时,不能有条不紊地分析题目、规划解题步骤。此外,胼胝体和尾状核体积减小,影响了大脑不同区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整合,进一步加重了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等症状。

3.神经生理学异常:大脑活动的“不和谐音符”

通过脑电图等检查手段,发现ADHD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较高,慢波活动增加,这提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和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就好像大脑的“开关”没有完全打开,处于一种相对迟钝的状态,难以高效地处理外界信息和维持注意力。同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还发现,患者大脑中与注意和运动控制有关的区域,如尾状核、额区、前扣带回等,代谢减少,表明这些区域的活动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无法正常发挥其在注意力和行为控制方面的作用。

遗传因素:ADHD的“先天烙印”

ADHD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一方患有ADHD,孩子患ADHD的概率比普通家庭孩子高出数倍。同卵双生子发生ADHD的概率在41%-64%,异卵双生子共同发生该疾病的概率在33%。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上述大脑发育的各个环节,如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大脑结构的形成和神经生理活动,使得孩子从一出生就携带了ADHD的“易感性”。但需要明确的是,遗传并非决定ADHD发病的因素,环境因素同样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后天影响不可小觑

1.孕期不良因素:胎儿大脑发育的“绊脚石”

母亲在孕期的一些不良行为和状况,可能给胎儿大脑发育埋下隐患。例如,孕期吸烟、饮酒或滥用药物,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干扰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研究显示,孕期吸烟的母亲,其孩子患ADHD的风险增加1.5-2倍。此外,孕期母亲感染某些病毒、细菌,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或者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影响胎儿大脑的血液供应和营养输送,增加孩子日后患ADHD的风险。

2.童年早期经历:成长环境的“双刃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也可能诱发或加重ADHD症状。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吵、离异,孩子长期处于不稳定、缺乏关爱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增大,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过度严厉或溺爱、缺乏规则的教育方式,也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同时,儿童时期如果头部受到严重外伤,导致大脑损伤,或者长期暴露在铅、汞等重金属污染环境中,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也可能增加患ADHD的几率。

案例分析:小明的故事

小明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小明上课总是坐不住,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和同桌讲话,老师提问时经常答非所问,注意力完全不在课堂上。写作业时更是磨蹭,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个简单的作业能拖到很晚才完成。回到家后,小明也是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总是不遵守规则,抢着玩,因此小伙伴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玩。家长带小明到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评估和检查,终确诊为ADHD。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小明的这些表现很可能与他大脑中神经递质失衡、前额叶皮质发育相对迟缓等因素有关,导致他难以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行为。

治疗与干预:多管齐下助力ADHD患者

1.药物治疗:调节大脑神经递质

针对ADHD患者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的问题,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如中枢兴奋剂(哌甲酯等),可以增加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提高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等),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起到调节大脑功能、缓解ADHD症状的作用。

2.心理行为治疗:重塑大脑“行为模式”

心理行为治疗对于ADHD患者也至关重要。行为疗法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控制。例如,家长和老师可以对小明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安静听讲等积极行为给予及时奖励,如表扬、小贴纸等;对其多动、不遵守纪律等不良行为进行适当惩罚,如减少玩耍时间。认知行为治疗则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学会识别和纠正负面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比如,教导小明在写作业前,先制定计划,将作业分成几个小部分,每完成一部分就休息一会儿,逐渐提高他的注意力和任务执行能力。

3.综合干预:全方位促进大脑功能改善

除了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综合干预措施也不可或缺。合理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为大脑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的休息和恢复;适当的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等,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一些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和注意力。同时,家长和老师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支持和关爱,为其营造一个宽松、积极的成长环境,对ADHD患者大脑功能的改善和症状的缓解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多动症(ADHD)确实与大脑发育问题密切相关,从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结构差异到神经生理学异常,多个层面的大脑发育异常共同导致了ADHD的发生。遗传因素为ADHD的发病奠定了基础,而环境因素则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了解这些神经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ADHD,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如果您怀疑孩子可能患有ADHD,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