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2岁孩子若患有孤独症,可能会在社交互动、语言发展、兴趣爱好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具体如下:
社交互动障碍
缺乏眼神交流:与他人相处时,很少主动用眼神与他人对视,例如在被呼唤名字时,往往不会用眼神回应,而是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
对他人存在漠视:对周围人的存在缺乏关注,不主动参与他人的活动,当家人或其他孩子在其身边玩耍时,常常表现得像独自一人,对他人的行为和声音没有明显反应。
不会恰当表达情感:不懂得通过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比如不会用手指向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很少对他人的情感表达做出回应,如家人拥抱、亲吻时没有相应的情感反馈。
语言发展迟缓
说话较晚:2岁时可能还没有开始说话,或者只会说很少的单词,与同龄人相比,语言发展明显落后。
语言理解困难:对简单的指令和日常用语理解能力较差,如听到“过来”“坐下”等指令时,不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语言表达异常:即使会说话,也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序混乱、重复刻板等问题,例如经常重复一些无意义的词语或句子,或者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话语的意思,难以理解隐喻、幽默等较复杂的语言形式。
兴趣爱好狭窄
专注特定物品: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专注和强烈的兴趣,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如车轮、瓶盖等,或者对物品的某个部分特别着迷,如只关注玩具车的轮子,反复转动或观看。
抗拒环境变化:对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例如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日常活动顺序的调整等,都可能引发孩子的强烈情绪反应。
行为模式刻板
重复刻板动作:经常出现重复性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动作通常是无目的的,会在不同场合频繁出现。
坚持固定路线:在熟悉的环境中行走时,坚持走固定的路线,若被改变路线,可能会出现哭闹、焦虑等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上述表现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以便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