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往往有一些典型表现,以下是从“五不”特征来介绍需要警惕的方面:
不看:指目光对视异常。正常儿童在与他人互动时,会自然地用眼神关注对方的面部表情、动作等,以此来参与社交。但孤独症儿童可能很少与他人进行眼神对视,不看他人的眼睛,即使被引导也难以维持正常的目光接触。例如在叫他们名字时,他们可能不会用眼神回应,仿佛周围的人和事与他们无关。
不应:对他人的呼唤或指令缺乏回应。比如家长或老师叫他们的名字,他们可能像没听见一样,不做出任何反应,即使在多次提醒后也没有明显改变。这并非是他们故意忽视,而是可能无法理解这些声音信号与自己的关联,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出恰当的回应。
不指:缺乏用手指物的动作。正常儿童在想要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关注某个事物时,会自然地用手指向目标,以此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并进行沟通。然而孤独症儿童往往很少使用这种手势,即使他们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也可能只是用眼睛看,而不会用手指来示意,这使得他们难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
不语:存在语言发展迟缓或异常。部分孤独症儿童可能说话较晚,或者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存在问题。他们可能很少主动说话,或者说话时只是重复别人的话(回声语言),不能正常地进行对话交流,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例如,可能会反复说一些无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对他人的语言指令也常常不能理解。
不当:行为举止不当,存在刻板重复行为。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出现重复性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通常是无目的的,会在不同场合频繁出现。他们还可能对某些物品有特殊的偏好和固定的玩法,例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并且玩法单一、刻板,不接受其他的玩法或玩具替代。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坚持遵循固定的生活,如固定的吃饭时间、睡觉时间、行走路线等,如果这些被改变,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不适。
如果儿童出现上述“五不”特征中的多种表现,家长和专业人士应予以高度警惕,及时带孩子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以便尽早发现孤独症,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干预和支持,尽可能帮助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