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表现为口角歪斜、闭眼困难、鼓腮漏气等症状,不仅影响外貌,还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重庆黄泥磅医院高新文主任指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神经损伤等因素影响,发生面瘫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一、强化基础防护,减少致病因素侵袭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应格外注意日常防护,避免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外出时根据天气情况做好保暖,尤其是面部、耳后等部位避免受凉风吹袭;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呼吸道病毒的机会;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口鼻,降低感染风险。此外,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室内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二、科学调节生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础。日常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蛋类等,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通过规律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高新文主任强调,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重视原发疾病,降低诱发风险
许多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增加面瘫发生几率。因此,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按照医生指导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将病情稳定在良好状态。同时,避免自行使用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如需用药应咨询医生,防止因药物副.作用间接增加面瘫风险。
四、及时识别信号,做好早期干预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若出现面部麻木、刺痛、耳后疼痛、口角轻微歪斜、闭眼无力等症状,可能是面瘫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如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等,避免病情进展。此外,日常可适当按摩面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预防神经功能异常也有一定帮助。
面瘫的预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应提高重视,通过科学防护、增强体质、管控基础疾病等方式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才能尽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