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寒冷天气的到来,面瘫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尤其在温度剧烈变化或湿冷的地区更为常见。面瘫,医学上称为面神经麻痹,是面部神经受损或受压导致的疾病,表现为面部肌肉控制力丧失,通常表现为半边脸部表情僵硬、口眼歪斜等症状。冬季面瘫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寒冷刺激
寒冷天气对面部神经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中时,面部血管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变差,从而使得面神经容易受损。尤其是气温波动较大时,血管频繁收缩和扩张,面神经的损伤风险更高。寒冷的风直接吹拂面部,尤其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面部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引发面瘫。
免疫力下降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人体的免疫力会受到影响。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多待在室内活动,减少了户外锻炼,免疫力下降时,身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某些病毒,尤其是带状疱疹病毒,可能会引发面神经的炎症或水肿,导致面瘫的发生。冬季气温低、湿气重,往往使得体内湿气聚集,也会加剧病毒感染的风险。
生活习惯变化
冬季寒冷的天气使得很多人更倾向于待在室内,尤其是长时间处在温暖的环境中。频繁进出室内外,温差变化过大,容易对面部神经造成突如其来的刺激,使其出现痉挛或损伤。很多人也忽略了面部的保暖,戴口罩或围巾的习惯不够,导致面部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增加了面神经受损的风险。
疲劳与压力
冬季节日较多,许多人容易熬夜、加班,导致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面瘫的风险。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较大,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容易引发身体的神经系统问题,使得面部神经更容易受损。精神压力也可能引起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面部神经的血液供应。
血液循环不畅
寒冷的天气会使得人体的血液循环变慢,血管容易收缩,局部血液供应不足。面部神经对良好的血液供应较为依赖,当血液流动受阻时,面神经容易出现缺氧、缺血等问题,进而导致面瘫。
预防建议
在冬季,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面瘫的发生风险。例如,出门时佩戴口罩、围巾等,避免面部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适当增加锻炼,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室内取暖时注意不要温度过高,适度湿润环境,避免温差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