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患儿的护理
脑性瘫痪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使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耐心讲解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等适当的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小儿脑瘫患儿的护理措施。
脑瘫患儿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房间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细心
2、注意对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
3、营养合理: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应易消化,高营养。例:牛乳、豆浆、蛋花汤、冲藕粉、果汁、牛肉汤等。
4、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并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等。
脑瘫患儿给患儿的家长带去了很大的烦恼,提醒家长脑瘫儿除了积极的进行治疗之外,还应该关注小儿脑瘫患儿的饮食与营养。
大部分小儿脑瘫患儿伴随咀嚼障碍和吞咽障碍,由于口腔闭合能力差,经常流口水,使食物消化的步受到严重的影响。只能食入流质、半流质食物,影响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
小儿脑瘫患儿的营养需求特点:
1、能量消耗多,所需热量高。大多脑瘫患儿易出汗,每日丢失钠、钾、钙、氯较多。少活动,日光浴时间不足,易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经常上呼吸道感染,维生素A缺乏者也较多。
2、少食多餐,要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素,还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的平衡膳食。还应补充钙与维生素A和D,以防止骨质脱钙、疏松。
3、小儿脑瘫患儿的饮食特点应具备四大特点,“烂”、“细”、“鲜”、“软”。婴幼儿脑瘫的脑细胞发育离不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不能忽视小儿脑瘫患儿的饮食与营养,这样才能保证为小儿脑瘫患儿的恢复提供基本的保障。
8个月宝宝脑瘫是什么症状
宝宝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那么8个月宝宝脑瘫症状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8个月宝宝脑瘫症状,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8个月宝宝脑瘫症状脑瘫在早期症状不明显,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表现出来的。如3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抬胸;4个月手不张,仍是握拳状,坐着时头不能竖立;4~5个月不会翻身,不会伸手拿东西;5~6个月不会坐,坐时姿势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自然,6~7个月扶站时双腿交叉;8~9个月不会爬等等,说明发育落后。此外,肌张力增高,四肢有点僵硬,头喜欢向后仰,6个月后还有惊跳反应,这些都是脑瘫的早期表现。
主要表现:
1.运动发育不灵活,4-5月不会翻身,9-10个不会爬,肌张力不正常和姿势不正常,肌张力不高,坐姿和爬姿与正常的孩子不同。
2.运动很少或很多,刻板似的运动
3.反射的异常,把东西放到手心里,孩子会抓握反应,有允洗反应。先天反射到6个月以前会全部消失,如果还没有消失就不正常了。
4.如果有早产,窒息,家庭遗传等的历史,孩子有可能脑瘫,7.8月可以诊断。
宝宝脑瘫的危害运动障碍
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出现尖足(脚后跟不着地)剪刀布(双腿走路有交叉),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姿势障碍
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智力障碍
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1/4。
宝宝为什么会得脑瘫治疗脑瘫的专家介绍说,宝宝的脑瘫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宝宝生产前原因:
妊娠6个月内的因素有:先天畸形、遗传缺陷、子宫内感染、先兆流产、母亲中毒、母亲接受X线照射、药物中毒、妊娠中毒症。
妊娠6个月后的因素有:妊娠毒血症、胎盘和脐带异常、产前出血、血型不和、胎儿生长迟缓、多胎妊娠。为什么脑瘫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2、宝宝生产时原因:产时胎儿缺氧、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早产儿及未成熟胎儿、低体重儿、产伤(如:颅内出血)造成脑缺氧、生后呼吸衰竭。
3、宝宝生产后原因:出生后一个月内新生儿出现:容血性黄疸、新生儿休克、颅内损伤、脑炎、脑膜炎、肺炎以及各种感染引起的脑病。
看了“8个月宝宝脑瘫症状”的人还看了:
1.8个月宝宝缺钙是什么症状
2.10个月宝宝脑瘫症状
3.8个月宝宝缺钙的症状有哪些
4.宝宝脑瘫的原因是什么
5.13个月宝宝脑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