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称GraveS眼病,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等,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常见原因。
临床上可将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分为两型:I型多见于女性,为对称性的突眼和眼睑退缩,眼眶和眼外肌的炎症轻微,肌肉中度肥大;Ⅱ型的眼外肌和眶炎症明显,常有球结膜水肿,眼外肌肥大明显且不对称,常伴有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和复视。
一、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因
确切发病机制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和眼眶可能同样是免疫系统病变的继发反应组织器官。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多表现为亢进,但也可低下或正常,后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眼外肌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肌肉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眶内球后脂肪和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活跃,粘多糖沉积和水肿。
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症状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变主要损害提上睑肌和眼外肌,常见有:
①眼睑退缩,尤以上睑退缩常见,表现睑裂开大,角膜上缘和上部巩膜暴露。当眼球向下看时,上睑不随眼球向下移动,称眼睑滞后。
②眼球突出、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主要是眼外肌病变所致,早期肥大水肿,细胞浸润,常伴球结膜充血,晚期发生变性及纤维化,限制眼球运动。首先受累的常为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再次为上直肌,外直肌受累少见。
③视神经病变,过度肥大的眼外肌在眶尖部可压迫视神经,造成视功能损害,甚至丧失。
④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眼球突出和眼睑退缩、滞后,可引起睑裂闭合困难,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也严重威胁视力。
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的状态与TAO密切相关,故了解甲状腺功能的状况对TAO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TAO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多种,如基础代谢率(BMR),血清甲状腺刺激激素(TSH)测定,血清总T3、总T4(TT3、TT4)和游离T3、游离T4、游离T4指数(FT3、FT4、FT4I)的测定,放射性碘摄入(RAIU)试验,T3抑制或Werner抑制试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TAO的抗体检查(甲状腺刺激抗体,抗甲状腺微粒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每一种检查都从一个侧面反应甲状腺的功能,需了解这些检查的优缺点和临床意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必要的检查,提高诊断率。
2、眼眶CT检查
CT扫描检查现代CT扫描分辨率高,能清晰地显示眶内软组织和眶骨,对TAO的诊断起着重大作用,为TAO的一种常规检查,常用检查方法有水平扫描、冠状扫描、矢状扫描。
TAOCT特征突出CT特点是双侧多条眼外肌肥大,一般认为下直肌易受累,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和外直肌。所有受累眼外肌肌腹肥大,肌腱不受影响,所以肌肉的前端逐渐变细。一般肥大的眼外肌边界清楚,病变主要集中在肌肉内。但在急性浸润性TAO中,炎性细胞可超越眼外肌到眶脂肪内,或肌纤维束间透明质酸沉积过多引起肌肉水肿,故肥大眼外肌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部分呈结节样改变。
3、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诊断TAO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显示和测量肥厚的眼外肌,且较为准确,是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B型超声显示增厚的眼外肌为低回声条状病变,边界可不清楚。A型超声可测量眼外肌厚度。缺点是超声波不能显示眶后部和眶骨的病变。CT扫描显示眶内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超声波检查。
4、磁共振成像
与CT检查一样,MRI检查也采取水平、冠状、矢状扫描。磁共振成像除可显示眼外肌肥厚外,还可为评估TAO的活跃期或静止期提供客观证据,对计划TAO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帮助。TAO在无临床症状时,MRI也能显示眼外肌的一些改变。
5、眼球牵拉试验
此试验在鉴别TAO限制性眼外肌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眼肌功能异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在全麻下完成该检查,成人可在门诊应用局部表面麻醉进行检查。
6、眼压检查
眼球向受累肌作用相反的方向转动可引起眼压升高。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无眼球突出的患者,眼球在原位时,眼压也高于正常。
检查方法:眼球向下看时,下直肌未收缩未压迫眼球,测眼压;眼球在原位或眼球向上转动10°~15°时,再测1次眼压,如两次眼压差大于4mmHg为阳性,表明有限制性眼外肌病。
四、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诊断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根据临床典型眼部表现可作出诊断。CT检查证实眼外肌肥厚但肌腱不受累,可帮助确诊。
五、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包括眼部保护性治疗、药物抗炎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滴用眼药或涂眼膏以保护角膜和缓解暴露性角膜炎。眼眶急性炎症时,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控制对眼外肌的损害,减轻水肿以及对视神经的压迫。眼位偏斜已稳定半年或半年以上,可在眼外肌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或行眼外肌手术来改善复视。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对于严重突眼或伴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患眼,或药物治疗无效时,也可用放射治疗,或行眼眶减压术。
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预防
积极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忌药物突然减量或加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防止用眼疲劳,遇强光需戴墨镜,避免情绪激动。睡眠时头高位,睑裂闭合不全者需涂眼膏或湿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