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成都西南中医医院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紫癜、或者罕称为Werlhof氏病,简称ITP或AITP或ATP。ITP是原因不明的由各种诱因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脾脏等(肝脏)破坏血小板过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而可能引起出血的一种疾病。ITP虽说原因不明,但其实大多数患者还是有诱因(原因)的,只是不能回顾性地明确找出这些诱因(原因),所以称为原因不明、或特发性、或原发性,因此2007年ITP国际工作组建议以“immune”(“免疫性”)代替“idiopathic”(“特发性”),而称其为“ImmuneThrombocytoPeni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缩略为ITP]”。可以说,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ITP的发病率是多少?答:据报道,ITP的年发病率至少10万分之10,甚至高达10万分之125(科威特报道)。美国成人ITP年发病率为10万分之66,儿童估计为10万分之50,其中每年新发慢性难治性ITP约为10万分之10。根据丹麦和英国的统计研究,儿童ITP的年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10至40。因此,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3、ITP有哪些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答:ITP常常是无症状的,不少患者是因体检或者别的疾病查血才得以发现(这时,ITP的“P”可以去掉,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血液中三种血细胞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止血,正常值10万(100×109/L)至30万(300×109/L)[欧美为15万(150×109/L)至45万(450×109/L)]。当血小板低于10万(100×109/L)[欧美为15万(150×109/L)]时被称为血小板减少,但是,只有当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才出现出血症状,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出血,如皮肤瘀点、瘀斑、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血疱、女性月经过多,严重者甚至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至于血小板减少到多少,将会发生出血,则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因是否有合并症如感染等而异。根据起病方式和病程,ITP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AITP)多见于儿童,发病无性别差异,起病急,出血症状明显,但多可自行缓解,病程2个月,一般不超过半年。慢性型(CITP)多为20~40岁的中青年女性,男女发病比率为1:3,起病缓慢隐匿,出血症状较轻,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诉,且常反复发作,病程可迁延半年至数年,甚至数十年。所有ITP患者多次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正常血小板寿命为8~10天(有说7~14天),可是ITP患者仅为1~3天,甚至短至数分钟;骨穿提示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70%的患者血中可发现抗血小板抗体。4、ITP血小板减少程度如何分级?答:一般而言,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可分为4级:轻度减少,血小板为5万~10万(50×109/L~100×109/L),一般无出血倾向,可以不予治疗,甚至可酌情进行小手术;中度减少,血小板为3万~5万(30×109/L~50×109/L),有出血倾向,不能进行任何手术;重度减少,血小板为2万~3万(20×109/L~30×109/L),出血倾向增加,但对于ITP患者也应慎输血小板;极重度减少,血小板

7、ITP如何治疗?答:ITP治疗的目标为维持血小板于水平,并尽量减低治疗毒性,不必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值。欧洲慢性ITP的诊治指南中在下列临床过程中血小值分别为:口腔科检查≥10×109/L;拔牙、补牙≥30×109/L;小手术≥50×109/L;大手术≥80×109/L;正常经阴道分娩≥50×109/L;剖腹产≥80×109/L。对必须服用阿斯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患者,应使其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109/L以上。因80%的急性型患者发病或复发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而慢性ITP患者,感染可致病情加重,因此,ITP患者平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感冒。出血明显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禁用血小板功能拮抗剂如潘生丁、阿斯匹林(aspirin)、消炎痛、阿那格雷(anagrelide)、氯吡格雷(clopidogrel)、噻氯匹定(ticlopidine)、阿昔单抗(abciximab)、依替非巴肽(eptifibatide)、西洛他唑(cilostazol)、普拉格雷(prasugrel)等。ITP的治疗有:(1)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ITP的首选治疗药物。强的松片通常从1mg/kg/d开始,也可按等量换算的方法应用甲泼尼龙片。对于出血较重者,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一般应用7~10天血小板上升,2~4周达到高峰值,血小板稳定(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以小剂量强的松(5~10mg/d)或等量的甲泼尼龙维持治疗3~6月或更久。病程短的初治者高于80%。若激素治疗4~6周后,患者血小板仍未升高,说明强的松治疗无效,应迅速减量至停用,而改用其他治疗。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三种情况导致治疗不充分:一是激素减量过快,在血小板尚未稳定时就开始减量,或稳定后减量太快。二是停药过早,不做维持治疗。三是激素用量不足,包括开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主要是担心长期应用后的诸多。应在临床治疗上强调初始治疗足量(可根据体重计算激素用量)、减量适当和个体化、较长时间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激素量见上述)的重要性。也应教育患者按照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药而前功尽弃,也不能自行减量激素而影响。(2)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适用于:①出血明显、危及生命的危重型ITP,尤其是儿童急性ITP;②难治性ITP(RITP);③不宜用激素治疗的ITP如孕妇、糖尿病、溃疡病、高血压、结核病等;④需迅速提升血小板的ITP患者,如急诊手术、分娩等。剂量为0、4g/kg/d×5d或者1、0g/kg/d×2d。(3)脾切除:正常人生理条件下有1/3的血小板储/扣留于脾脏中,ITP患者之脾脏则是产生血小板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有认为(西医观点)切脾是目前唯一可ITP的手段。对于:①激素治疗3~6个月(有说>6个月)无效者;②激素治疗有效,但需较大量维持者如>30mg/d;③使用激素有禁忌者等,可以考虑脾切除,为70%~90%,术后出血迅速停止,血小板计数短则切脾后立马(甚至术者还没有关上腹腔)就迅速上升,长者几天也会上升。仅有少部分患者切脾后起初有效,而后复发,但是即使这部分患者对其他治疗的反应性也增高,如糖皮质激素的需要量可减少。只是因脾切除后可能继发爆发性肺部感染(OPSI)或败血症(PSS),好是10岁以上儿童才考虑作此手术。因OPSI/PSS虽然不常见但会致命,尤其是切脾后2年之内,国外建议术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芽孢菌(encapsulatedorganisms)如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感染,切脾后也要接种。(4)免疫抑制剂治疗: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霉酚酸酯(骁悉)等,主要用于治疗RITP。(5)一般止血药的应用:如安络血、止血敏、立止血等。(6)其他:西药如达那唑、血浆置换、α干扰素(IFN-α)、大剂量维生素C、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美罗华)和TPO及其受体激动剂等。目前对RITP的治疗除了经典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环孢素A、IFN-α、rituximab和骁悉以外,尚可进行如下试验性治疗:抗Rh(D)免疫球蛋白、Antova、MDX-33、Campath-1H(阿伦单抗)、免疫吸附和清除幽门螺杆菌(Hp)。(7)中医药辨证论治。需要注意的是单采血小板输注,因为会产生同种异型血小板抗体,一般不主张血小板输注,因此要严格掌握指证,除非危重出血和手术前,迫不得已才输注,而且,好输注经HLA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血小板(SDP)。ITP为自身免疫性、良性疾病,目前尚无的方法。ITP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高到范围,防止严重出血,降低病死率,而不是使血小板数目达到正常范围。因此在临床中若患者血小板大于30×109/L,无出血表现,且患者不从事增加出血危险的工作或活动,可不予以治疗,但应随访观察。若血小板低于30×109/L,或有出血症状,或年龄较大,患病时间久,或存在凝血障碍、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有高血压、感染、外伤等因素,或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则需要进行治疗干预。对于不需要治疗干预的患者,若过度治疗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也要结合出血危险、、和患者的依从性等,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采用适当的个体化治疗,在不影响的前提下大限度地降低药物。8、ITP预后如何?答:ITP不是恶性病,除极少数因血小板低于1万(10×109/L)、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外,一般预后良好。急性型尤其是儿童患者80%会自发缓解。慢性型(尤其是难治性)患者虽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但经中西医结合、切脾等综合治疗后,大多数也可痊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紫癜性肾炎、儿童过敏性紫癜、成人过敏性紫癜、腹型紫癜、关节型紫癜、色素性紫癜等各类紫癜疑难疾病。

擅长:儿童紫癜、单纯性紫癜、关节型紫癜、腹型紫癜、混合型紫癜、肾型紫癜诊疗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