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吵不闹也要警惕小儿脑瘫
因为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小儿脑瘫患者多有情绪或行为异常的表现,据大量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即可引起患儿情绪异常。于是,一些脑瘫宝宝则常表则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此外,多数脑瘫患儿表现有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行为散乱等。
相对以上这些外在表现明显,容易引起家长关注与警惕的脑瘫宝宝而言,另外一些脑瘫宝宝因为平时不吵不闹十分安静,会让家长误认为孩子很乖,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按照小儿发育规律来说,正常的宝宝多能达到“七坐八爬”的标准,而患有脑瘫的婴儿则远远达不到这个发育指标,其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3个月不会抬头,4个月不会笑,4个月两手仍紧紧握拳不会松开,5个月不会抓物,8个月不会独坐,10个月不会爬;1岁多不会走。总而言之,很多脑瘫宝宝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宝宝过份安静时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做到早期诊断开与治疗,为孩子的康复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后,除了在0至3岁即展开各种康复训练之外,到2.5岁至6岁时还需接受FSPR术,该术式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进行术中监测,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使切除感觉神经的范围和比例更科学更客观。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同时可以达到长期、稳定、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痛苦的目的,更为其运动功能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总体来说,FSPR术拥用以下五大优点:
1、痉挛解除,降低肌张力效果好;
2、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
3、对感觉功能影响很小;
4、可预防肢体畸形的发生与发展;
5、有明显的总体功能改善和矫正动力性畸形的作用。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徐动型脑瘫后,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多用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治疗此型患儿:术中可以改善脑瘫患儿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大脑的发育,减少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神经的兴奋性;临床上可以全面改善大脑的功能,增强智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降低肢体的肌张力(尤其是上肢),有利于口词不清、手足不灵活、行走不稳、流口水等症状的缓解。
另外,还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用SPN手术及矫形手术,需要强调的是,矫形手术一定要在解痉手术之后方能进行。当然,重要的一点仍然是坚持长期的术后康复训练,家长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坚持不断的给孩子做按摩,恢复上肢或下肢等肢体的灵活性,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痉挛性脑瘫症状有哪些
脑瘫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危害性是很大的,会给患儿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所以一旦发现患有脑瘫就应该及时干预,及时治疗,及早纠正各种症状,尽量使孩子身体各项机能正常化。脑瘫有很多种类,其中常见、也典型的就是痉挛性脑瘫,这一类型大约占到所有脑瘫的7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肌张力不全型脑瘫、手足徐动型脑瘫、共济失调型脑瘫、强直型脑瘫、震颤型脑瘫、混合型脑瘫等等种类。痉挛性脑瘫症状有哪些呢?
痉挛性脑瘫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肢体运动动功能障碍,具体的有踮脚尖(脚跟不能着地,也叫尖足)、交叉腿(也就是剪刀步态)、仰趾畸形、膝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扣、握拳不紧、前臂旋前障碍等等。很多患儿不能独立行走,不能正常拿东西,生活难以自理,还有一些患者除了肢体症状外,还可以伴有智力迟缓、口角流涎、斜视、语言障碍等等,这给患儿及家庭造成极大的折磨和负担。所以新生儿出生后,父母要及时注意孩子的状态,发现异常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及时治疗。目前我们开展周围神经缩窄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等治疗不同类型的脑瘫,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