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脑瘫有哪些症状
轻微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轻微脑瘫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轻微脑瘫的症状1、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不用单手: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轻微脑瘫与脑瘫的诊断方法几乎是一样的,只是轻微脑瘫的症状表现的并不明显,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小儿有以上症状的,请尽快到医院检查、确认,以免耽误治疗的佳时间。
轻微脑瘫不容易察觉到的症状1、智力发育落后或可疑落后是轻度脑瘫的症状。1岁半后还不会说话也是轻度脑瘫的症状。
2、轻度脑瘫的症状下肢运动障碍:如1岁以上还“不会走路”、“走不好”,行走姿势异常(如足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等),不能下蹲。
3、轻度脑瘫的症状手运动障碍:如不“灵活”。不会握物,不会用匙吃饭,平时常用一只手。
4、这些孩子轻度脑瘫的症状不容易察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明显新生儿黄疸史,有新生儿窒息史。
5、轻度脑瘫的症状轻微,日后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可独立完成一切日常生活活动。
6、轻度脑瘫的症状还表现为可独立行走,肢体功能不受限制,一般智商大于70,说话能说两个字以上。
轻微脑瘫的治疗方法一、训练治疗:治疗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儿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儿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该院医师和康复师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患儿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为将来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三、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由于脑瘫儿的大脑尚处于发育过程中,许多功能尚未像成人一样健全,因此,早产儿脑瘫的治疗还有一个“致能”或“再致能”的问题。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结合相关的日常生活动作进行,比如移动能力的训练,力求运动姿势的正常并获得移动手段。这是脑瘫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
四、作业治疗: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
疾病的发生我们避免不了,那么大家就及时的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吧。如果发现患了脑瘫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早治疗早康复,避免耽误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危害。祝患者早日康复。
脑瘫的相关文章:
1.造成孩子脑瘫的原因
2.脑瘫形成的原因
3.脑瘫是怎么形成的
4.什么原因会造成胎儿脑瘫
5.小儿脑瘫形成的原因
脑瘫如何治疗好得快
脑瘫是影响儿童的严重疾病,近年发病率逐年升高,患上脑瘫的孩子的人数也在不断扩大。那么你知道脑瘫如何治疗好得快吗?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脑瘫的治疗做法。
脑瘫的治疗做法: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偏瘫主要选穴
气海、关元、百会、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委中、阳陵泉等。
操作
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揉中脘10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100次,按揉百会100次,按揉膀胱经侧线上的背俞穴3遍,揉脊5遍,捏脊3遍,擦督脉及膀胱经侧线至皮肤红为止。
上肢部按揉肩三针、曲池、合谷各1分钟,拿上肢3遍。
下肢部揉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各1分钟,弹拨腹股沟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摇髋关节1分钟,踝关节被动屈曲及背伸10遍,拿跟腱3遍。
患儿每天小儿推拿治疗1次,30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
以上就是有关治疗小儿偏瘫的中医推拿手法,虽然推拿按摩不能很好的小儿偏瘫,但是对于这种找不到病因的急病,中医推拿按摩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脑瘫的早期表现对于脑瘫的早期表现,很多人往往不甚了解,甚至有的人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脑瘫症状有很多,该病危害极大。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宝宝是健康的,孩子发生脑瘫是极为可怕的,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专家指出:大家要小心防范脑瘫的早期表现!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这是婴儿脑瘫的症状之一。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小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除此之外,大家要在生活中,积极预防,谨慎对待脑瘫的发生。脑瘫患儿往往对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以上某一种情况也可能在正常小儿出现,不能根据具有其中某一两项就诊断为脑性瘫痪,若存在多种情况,而且是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就要考虑有脑性瘫痪的可能。
脑瘫的护理措施1、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根本的活动,小儿脑瘫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练习。更衣时应留意患儿的体位,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2、营养合理
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应易消化,高营养。例:冲藕粉、果汁、牛肉汤、牛乳、豆浆、蛋花汤等。
3、注意
患者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后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
4、健康教育
家属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并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等。定期接种各种疫苗。
按照以上方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康复条件,护理只是康复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好护理的同时要尽快的接受治疗,才能让患者获得大可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