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气温骤降导致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进入了秋冬季节气温有时会发生骤降,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警惕,这个季节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这个阶段会明显上升。心血管病和脑血管意外为什么会在秋冬季高发呢?会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造成哪些影响呢?且看以下分解:

影响一:骤变的寒冷气候刺激可增加心脏病发生风险气温的降低会刺激机体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血管的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因此也增加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的概率。血压剧烈升高,可以造成心脏负担过重,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研究表明气温降低10摄氏度,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7%。

应对措施:室外提前增加衣物,外出定要做好保暖。调整室内温度至20-22度。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影响二:寒冷刺激导致血压突然升高难以控制天气寒冷及温差变化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难以控制,尤其由温暖的室内到室外活动时,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而管剧烈收缩或舒张,会导致心脑而管意外发生明显增加,如急性左心衰喝,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甚至是心脏猝死等。

应对措施: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自身应该在气候骤变时,多关注、测量自己每天的血压,尤草是夜间睡觉前的血压,发现血床明显增高时,应及时调整或增加降压药剂量,如果出现血压波动过大、头晕、黑朦、胸闷、心绞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影响三:寒冷刺激容易使得血脂升高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在寒冷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大家更愿意喝酒及摄入高热量食物,运动减少。这些均口能导致而脂升高,而饮酒,高脂餐饮食及高脂而症都会导致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增加。

应对措施: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减少饮洒、适度运动。

影响四:寒冷气候下人体活动明显减少寒冷气候时许多人不愿活动。老年人对降温不敏感,寒冷使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增加血栓疾病的风险。

应对措施:建议中青年在秋冬季应多做室外运动,建议老年人在提高室内温度后,适度增加室内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人体保持畅通的血液循环。

影响五:寒冷天气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呼吸道感染会导致缺氧、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应对措施:做好保暖,外出戴口罩、避免人员密集区聚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中风偏瘫、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截瘫)、脊炎、肌营养不良、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瘫、脑发育不良、植物人促醒、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病情诊断及康复治疗。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脑血管病、头痛、头晕、脑萎缩、脑外伤、颅内感染、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内科疾病,特别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头痛,运用针刀结合手法、腹针、中药外敷内服综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擅长: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神经损伤、脑外伤后遗症、脑萎缩、肌张力障碍、脑瘫、多系统萎缩、脑梗、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头痛头晕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