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血管的健康很重要。如果血液过多,不仅会对毛细血管造成伤害,还会使血液流动变慢,从而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引发脑动脉硬化、冠心病、下肢动脉血栓等疾病。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平时的身体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血液粘稠?中老年人,怎样才能降低血脂的粘度?
血中的粘性
1、起床后头晕
一般人睡了一晚上,醒来后就会觉得精神奕奕。但因为血液粘稠,会造成大脑的供血不足,会出现眩晕,反应迟缓等症状。
2、嘴唇发青
如果血液太过粘稠,就会导致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导致血管阻塞。如果嘴唇的血液不能正常流动,就会聚集在嘴唇上,那么唇色就会变得乌黑。
3、四肢肿胀
如果血液太过粘稠,就会堵塞血管,造成血栓,从而导致肢体的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产生肿胀,淤青等现象。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会出现手脚酸痛,皮肤比较薄的地方会有类似于蚯蚓的条状血栓。
4、胸闷气短
血液粘稠会导致心脏供血变慢,导致心血管阻塞,从而导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5、视力模糊
如果视神经因为血液循环不畅,没有及时向视神经提供养分,就会导致视神经暂时缺血、缺氧,从而导致“阵发性视觉模糊”。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往往是视力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3种导致高血脂粘稠的因素
1、年龄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弱,会使血管变窄,血液流动缓慢,从而造成血液粘稠。此外,由于长期高血脂,会对人体的血管造成伤害,使血液循环变得缓慢,从而造成血液粘稠。
2、缺水
许多人都是在口渴之后,才会去饮水的。其实人在感觉口渴的时候,体内就会出现大量的脱水现象,这不仅会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还会让人体的血液循环变得更加缓慢,从而导致血液变得粘稠。
3、高脂肪食物
人的脂肪代谢随著年纪的增加而下降。如果长期食用高脂肪的食品,会加重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血脂的上升,从而造成血液粘稠。
中老年人,如何降低血液粘稠度?
1、补充水分
人在一晚上睡觉之后,身体里的水份会随着汗水和呼吸一起被排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早上身体里的水份不足,从而导致血液粘稠。
此时饮用一杯热水,可以让身体的血液变得更加的稀薄,从而加快血液的流动,从而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另外,早晨多喝点水,有助于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排便。
2、低脂肪食物
有些中老年人,因为害怕自己的病情会失控,所以不敢吃肉类。事实上,肉类中富含动物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
但是,在挑选肉食的时候要注意,要少吃牛、羊、猪肉,要多吃瘦肉,不要吃油腻的脂肪。鸡、鸭、鹅等鸟类,在食用时要剥去皮,以免脂肪过量。尽量选择“白肉”,比如:鱼、虾等,这些肉类含有更少的油脂和胆固醇。
3、适当的锻炼
定期锻炼对于维护血管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跳广场舞、游泳、跑步等,都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中的脂肪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