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知多少

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

胸腹壁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主要病变部位在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浅静脉。

1、病因病理: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肥胖的妇女,平时又缺乏劳动锻炼者,病因并不了解,由于上肢骤然用力而受牵拉,常常构成本病的诱发因素,很可能是在前胸壁和上腹壁受到应力时,静脉亦受影响,或因乳房手术牵拉所致。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好发部位如下:

①胸腹上壁静脉。由于乳头向下方,经过乳房皱壁,伸展到肋缘。

②侧胸腹静脉:由乳头向外上方,伸展到腋窝由乳头向下,在腹直肌外侧直达下腹部。

③腹壁上静脉。腹直肌上浅静脉比较少见,上述静脉内膜受损害时,便有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甚至侵犯受累静脉的周围组织,可有渗出物。静脉外形肿胀、色白,静脉内有血栓或无血栓,静脉内血栓能滋长、繁衍而扩展,可连累属支,包括小静脉丛。待病理演变停止,炎症消退,血栓机化,可能再通,静脉处于部分或完全闭塞状态。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属“胸痹”等范围,由于湿热蕴结、肝气郁积、肝络外伤,瘀血留滞脉络所致。

2、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没有全身反应,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典型病史是在左手或右手用力牵拉后,骤然感到一侧胸壁疼痛,程度不等,高举上臂运动、咳嗽、深呼吸,或者无意中使病变部位受压,都会感到局部疼痛,病变2周后,疼痛逐渐缓解,4-8周后消失,个别病人局部疼痛可拖延1-2年。

受病变侵袭的浅静脉略显红肿,如索状物,呈银叉或串珠状,有压痛,索状物开始时柔软,稍晚即增硬,直径3-5mm。受累静脉与皮肤呈疏松粘连,但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易于移动。在病变的两端,绷紧皮肤,可见覆盖浅静脉的皮肤凹陷,形如浅沟或索状物高出皮肤。病变2周后,疼痛减轻,局部皮肤呈浅棕色。

3、辅助检查:全身反应轻,白细胞数稍增高,局部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辨证论治:患者一侧胸腹壁皮下出现硬性索条状物,长达15-40cm,有针刺样疼痛,皮肤上有紧迫感。硬性索条状物与皮肤粘连,用手压紧硬性物两头,使皮肤拉紧时,皮肤上可出现一条凹陷浅沟,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因肝性条达,肝经布于两胁,肝气郁积,肝失疏泄,加之肝经损伤,脉络受阻,郁滞经络而成“胸痹”之症。治疗以理气活血、清热解毒为主,内服柴胡清热饮加减:柴胡、当归、赤芍、金银花、藿香、郁金、泽兰、香附、枳壳、陈皮等。

5、西药治疗:由于病情轻、病程短,一般毋须特殊处理,都能自行消散。如局部症状明显,可用对症治疗,如镇静、止痛治疗,常用肠溶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症状往往迅速消退。

6、其他:可行针灸治疗,但不可理疗,因血管受干热刺激后,反而产生痉挛,使症状加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各类皮肤血管性病变如婴幼儿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血管畸形、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各类色素性胎记及皮肤瘢痕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前列腺增生症、胃左动脉栓塞(介入减肥)、内脏血管瘤、肝肾囊肿、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精索静脉曲张、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输液港植入等特色微创介入治疗。

擅长:(成都静脉曲张医院)运用中医辩证理论,结合西医微创疗法治疗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血管疾病,如静脉曲张、脉管炎、深静脉血栓、血管炎、动脉硬化、血管瘤等常见及疑难疾病。

擅长:(成都血管病医院)主治各类皮肤血管性病变如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红胎记、混合型血管瘤等,同时在血管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上,也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