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小知识”慢阻肺与呼吸衰竭:李勇主任解析二者关联及防治要点,1、成都中医哮喘医院,2、成都中医肺科医院,3、中医哮喘医院,4、中医肺科医院,5、成都哮喘医院,6、成都肺科医院,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李勇主任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呼吸衰竭并非独立病症,而是同一病理进程的不同阶段。慢阻肺的渐进性肺损伤若未控制,终将引发呼吸衰竭,二者核心关联在于气道炎症与气体交换障碍的恶性循环。
一、慢阻肺:肺功能衰退的起始阶段
慢阻肺本质是有害因素(如吸烟、粉尘)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导致三大病理改变:气道黏液增多堵塞、纤毛清除能力下降、肺组织重塑致气流受限。早期症状隐匿,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日常活动呼吸困难。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吸烟者、粉尘暴露职业人群及遗传易感者,定期肺功能检测(FEV1/FVC比值)是早期发现关键。
二、呼吸衰竭:肺功能失代偿的终末表现
呼吸衰竭以动脉血氧分压<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50mmHg为诊断标准。慢阻肺患者多因通气功能障碍引发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晚期合并肺心病时,肺血管收缩加重缺氧,形成「肺-心互损」。急性感染是重要诱因,可突发气道炎症加重,导致呼吸功能迅速失代偿。
三、病理关联的核心机制
通气效率下降:气道狭窄致呼气阻力增加,肺泡过度充气,有效通气量减少;
弥散功能障碍:肺气肿破坏肺泡毛细血管,氧气交换面积锐减;
通气/血流失衡:病变区域血流流经通气不足的肺泡,形成无效气体交换;
心肺协同受损:长期缺氧引发肺血管重构、肺动脉高压,进一步拖累心脏功能。
四、科学阻断病程的关键策略
李勇主任强调「预防优先」:
源头控制:戒烟可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50%,职业暴露者需强化防护;
早期干预:高危人群每年查肺功能,通过规范管理(如支气管扩张剂)控制症状;
功能维护:坚持腹式呼吸训练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呼吸肌耐力,改善整体心肺功能。
慢阻肺到呼吸衰竭的发展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介入干预。李勇主任提醒,重视长期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等信号,及时就医评估肺功能,是阻断疾病进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