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哮喘日临近:从哮喘防治到肺结节管理的呼吸健康升级
(一)世界哮喘日的核心宗旨与全球呼吸健康现状
世界哮喘日在每年5月的第1个周二准时到来,这一特殊日子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承载着提升公众对哮喘认知与防治意识的重要使命。哮喘,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哮喘患者已超3亿人,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也达到了4500万,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儿童与老年群体更是成为高发人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令人忧心忡忡。如今,全球哮喘患者数量超3亿,我国患者也突破4500万,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而随着低剂量CT筛查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达20%-30%,其中磨玻璃结节恶变风险较高。所以,呼吸健康管理从单一哮喘防治,向肺结节等关联疾病延伸,也成了2025年世界哮喘日的重要议题。
(二)肺结节为何成为呼吸健康新焦点?
肺结节作为肺部常见病变,虽80%以上为良性,但其中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却暗藏危机,其癌变率可达60%-70%,纯磨玻璃结节癌变率约18%。这些结节十分隐匿,多数患者毫无明显症状,常常是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指出,在西南地区,肺结节就诊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年增幅达45%。像高龄人群、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的人等高危群体,都需重点关注肺结节问题。因为早期精准干预,对提升预后效果有显著作用,能极大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与生活质量。
二、牛立志教授领衔:国际级专家解析肺结节诊疗前沿技术
(一)牛立志教授:冷冻消融领域的“冰火双骄”
牛立志教授现任国际冷冻学会(ISC)主席,在微创治疗领域已经深耕长达35年,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医术,成功完成了超万例疑难手术,在业界声名远扬。他创造性地提出“冷冻消融联合免疫调节”疗法,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在肺癌合并哮喘、肺结节的治疗上,牛教授团队成绩斐然。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经其治疗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频次显著下降,降幅高达82%,肺功能(FEV1)也得到明显提升,平均提升幅度达25%。5月1日,牛立志教授将亲临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届时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国际前沿的冷消融技术,并深入剖析肺结节诊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机会十分难得。
(二)国际前沿技术:冷消融技术的临床优势
冷消融技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氩氦刀,它运用了航天级别的温控系统,科技含量极高。在进行治疗时,医生会在CT的精确引导下,将消融针准确无误地穿刺到结节病灶处。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就会发生,短短15秒内,温度会急剧下降至-140℃,瞬间冻结病变细胞,使其失去活性;随后又会迅速复温至40℃,让细胞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破裂,通过这“冰火双重打击”,达到完全消灭病变细胞的目的。
对于直径≤3cm的肺结节,冷消融技术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特别是对于高龄(≥75岁)、肺功能不全,以及多发结节患者而言,它简直就是福音。因为该技术创伤微小,只会留下针眼级别的创口,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极小;还能较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尽可能减少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而且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重复操作,灵活性很高。患者在术后24小时就能够出院,临床完全消融率能达到95%以上,治疗效果十分出色。
三、5月1日专项活动亮点:《肺结节微创治疗新进展》主题讲座
牛立志教授将亲临活动现场,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肺结节微创治疗新进展》主题讲座。他将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深入剖析三大临床常见误区,为大家拨云见日。首先,针对“结节小=良性”这一错误认知,牛教授强调,即便是<8mm的磨玻璃结节,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进行动态随访。因为这类结节边缘一旦出现毛刺、空泡等高危征象,恶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需要密切关注。
在“过度依赖手术”方面,牛教授会对比传统手术与冷消融技术的差异。传统手术创伤大,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为严重,而冷消融技术则优势明显,它能将对肺功能的影响降低60%,让患者在治疗后能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关于“多发结节无需干预”的误区,牛教授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他指出,多发结节绝不是可以忽视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分型处理。每一个结节都可能暗藏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漏诊,延误病情。
在讲座中,牛教授还将分享国际新诊疗指南,尤其是解读2025年GINA关于肺结节与哮喘共病管理的新建议。这对于呼吸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疾病,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成都中医哮喘医院:中西医结合构建肺结节诊疗新体系
(一)西医微创技术矩阵:覆盖全病程干预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配备联影64排16层螺旋CT、美国氩氦刀冷冻消融系统等设备,构建起“精准诊断-微创治疗-术后康复”全链条体系。在胸外科领域,芮军主任医师带领的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医术,累计完成千例肺结节冷消融手术,成绩斐然。针对毗邻血管、胸膜的高危结节,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三循环冷冻技术”,这一技术就像为手术加上了一层“安全锁”,将并发症发生率成功控制在3%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安心。
(二)中医特色疗法:从“软坚散结”到全身调理
医院依托深厚的中医肺病诊疗优势,研发出TTS动力温控给药技术。该技术利用双压温控系统,就像为药物安装了一个精准的“导航仪”,能够将药物分子经皮靶向导入肺部病灶,促进结节吸收,改善肺部微环境。临床数据显示,联合中医治疗的患者,结节缩小率提升30%,咳嗽、胸闷等症状缓解时间缩短40%,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医院还提供个性化中药调理方案,针对痰湿、血瘀等不同体质进行分型论治。通过这种方式,从整体上调节患者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降低结节复发风险,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三)多学科会诊(MDT):打破单一科室局限
医院组建了由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专家组成的MDT团队,每周定期开展疑难病例研讨。针对磨玻璃结节患者,团队会结合智能系统影像分析系统,对结节进行全方位的“透视”,精准测量结节体积、密度变化,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随访周期,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变化。对疑似恶性结节,医院启动“24小时快速活检通道”,确保48小时内出具病理报告,为及时干预争取黄金时间,让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有效的治疗。
五、早筛早治是关键:高危人群请对号入座
(一)哪些人需要立即排查肺结节?
肺结节的早筛至关重要,以下人群需重点关注。40岁以上人群,若有吸烟史或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烟龄累计≥10年,就应提高警惕。像长期在粉尘弥漫的工地、化工污染物超标的工厂工作的人,厨房中被油烟包围的厨师、家庭主妇等,他们的肺部长期遭受有害物质的侵袭,患肺结节的风险大幅增加。有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家族遗传史的人,由于基因中可能携带易感因素,更要定期检查。曾患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病的患者,肺部组织已受到损伤,也属于高危人群。如果体检时发现肺部有阴影,或是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肺结节发出的“危险信号”,一定要立即进行排查,不能掉以轻心。
(二)肺结节随访“三原则”
早发现是肺结节防治的首步,低剂量CT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它的检出率比X线高80%,能够敏锐地发现直径仅2mm的微小结节,就像给肺部装上了一个高清摄像头,让结节无处遁形。早评估也十分关键,一旦发现结节,要在1-3个月内尽快完成薄层CT、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这些检测就像是给结节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通过综合分析,准确排除恶变的可能。早干预则是对健康的有力保障,对于直径>8mm、实性成分不断增加或形态不规则的结节,要及时进行介入活检或冷消融治疗。介入活检就像给医生一把“钥匙”,能打开结节的“秘密”,准确判断其性质;冷消融治疗则能在早期就将结节这个“隐患”消除,有效避免其进展为浸润性肺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六、立即预约!5月1日与国际专家面对面
(一)活动详情
时间:2025年5月1日(周四)
地点: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学术报告厅(金牛区金科东路29号,地铁2号线迎宾大道站C出口直行500米)
内容:主题讲座+公益会诊+免费筛查
(二)温馨提示
携带资料:近期胸部CT胶片及报告、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单
适宜人群:肺结节患者、哮喘合并肺部异常人群、呼吸健康高危人群
5月1日,与牛立志教授相约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共筑呼吸健康防线!
结语:科技赋能呼吸健康,从重视每一个“小结节”开始
世界哮喘日不仅是哮喘患者的关爱日,更是全民呼吸健康的觉醒日。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联合牛立志教授,以国际前沿技术与中西医结合优势,为肺结节患者搭建精准诊疗平台。早筛查、早干预,才能将呼吸健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5月1日,期待与您共赴这场守护肺部健康的科学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