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面部表情肌的面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常出现嘴角歪斜、眼睛闭合无力、面部不对称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说话、进食、流泪等基本功能。
面瘫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更为常见。张家富主任指出,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瘫痪,患者在照镜子时容易发现一边脸活动不正常,如笑容偏斜、眉毛抬不起、眼睑下垂等。面神经掌管多项面部功能,其损伤后会导致表情动作僵硬,甚至出现“面具脸”的感觉。
从症状表现来看,面瘫的起病通常较为急骤,有时患者在清晨醒来发现一侧面部“失控”,如嘴角下垂、喝水漏水等,这往往是面神经突然发生功能障碍的信号。张主任强调,尽管大多数面瘫属于良性疾病,但如果不重视早期识别和病情变化观察,可能会引发长期后遗问题,如面部肌肉萎缩、联动运动异常等,影响面部协调性和审美感。
在临床评估方面,张家富主任特别注重面部神经功能的细致观察与分级判断。他认为,精准判断面神经受损的部位与程度,是为后续健康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的关键。他在与患者沟通时,会引导其描述具体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变化过程,并结合专科检查确定神经功能受限的范围。
成都军建医院作为神经疾病重点发展单位,在面瘫的临床研究和观察方面建立了成熟体系。张主任充分利用医院提供的先进诊断平台,结合个体化病情特征,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他鼓励患者记录每天面部功能的变化,形成动态观察日志,这种方法对于追踪病情进展非常实用,也能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面瘫不仅是一个面部问题,它还常常带来情绪上的波动。由于面部是人类表达情感和社交交流的重要窗口,面瘫所导致的表情障碍会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社交回避等心理困扰。张家富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非常注重心理调节,他认为积极的情绪、良好的支持系统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建议患者与家属共同面对并保持乐观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张主任还提醒患者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冷风直接吹面部,避免熬夜,维持健康作息。他还建议患者日常多做轻柔的面部活动练习,以帮助神经功能恢复和面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