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相关眼病,目前定义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清。发病机制不明确。文献显示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90%合并甲亢,5%合并甲减,5%甲状腺功能正常。其中合并甲亢患者中,40%先发生甲亢后出现眼部疾病,40%甲亢与眼部表现同时出现,205患者先出现眼部疾病后出现甲亢。经典的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标准为:
1、甲亢合并眼部异常;
2、甲状腺功能正常但合并上睑退缩表现。然而合并上眼睑退缩患者,如果无甲状腺功能异常,本人更倾向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正常性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前首先要明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严重程度的判断临床常用的为NOSPECS指数,N为无患者可以主观感觉到的不适;O为仅有主观感觉不适如眼胀、眼痛、头部不舒服等;S为可以看到的眼部异常如眼睑水肿、眼睑充血、结膜充血等;P为可看到的眼球突出;E为眼球运动出现受限;C为出现角膜改变;S为出现视力的改变。
活动性的判断:
1、眼睑水肿。
2、眼睑充血。
3、结膜水肿。
4、结膜充血。
5、泪阜水肿。
6、眼球静止疼痛。
7、眼球活动疼痛。
然而活动性的判断仍有困难,医生面对患者时,患者的病情相对医生是静止的,更多依靠患者的叙述,如近一段时间3个月内的眼部异常变化。因为活动性本身就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过程。治疗原则:静止期轻度患者仅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如带墨镜,配镜纠正复视;中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减压、手术修复美容整形。活动性患者首选激素治疗,如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口服激素治疗,不能耐受激素者可局部眼球后注射。放射治疗目前限于活动性中重度患者,对轻度活动性患者的放射治疗仍有争议。放射治疗的大多数患者为激素减量后复发患者和不能耐受激素的患者。化学免疫抑制治疗目前有临床应用。以上简要介绍了临床工作中的的依据和目前的基本情况。医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科学,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都不明确,甲状腺相关眼病就是一个例子。目前的治疗基本都为对症治疗,因发病机制不清,治本尚需努力研究。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勤于思考的医生会终揭开其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