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足跟痛、跟腱痛….你可能经常听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描述自己的症状,胸痛得喘不过气怎么回事?成都强直医院告诉你这可能是个附着点的炎症!上述症状均可能为其临床表现。粘着点炎是A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研究粘着点炎的发展规律,对认识其发病与转归有重要意义。
附着点是指肌肉和韧带附着于骨骼的部位,是运动的基本结构。人体全身有100多个附着点,它们在体内广泛分布。借助于附着点,肌肉才可以通过收缩带动骨骼做出相应的运动。有时,附着点会因为受伤、过度使用或者疾病而发炎,导致疼痛、肿胀或僵硬。普通人群在运动过度后可能出现的附着点炎通常只影响一个位点,而且程度较轻,在一段时间的休息或理疗后可以得到好转,但发生于AS患者中的附着点炎,却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附着点炎是AS疾病的一种特征性表现,也是其基本的病理改变。附着点炎的发生部位分布广泛,在AS患者中,多部位的附着点炎常同时发生。其中,骶髂关节由于需发挥承重作用,被大量韧带、肌腱包围,成为附着点密集的部位,是附着点炎的好发部位。在AS中,骶髂关节是很早累及的部位。
附着点炎主要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疼痛、肿胀,在常态下有时甚至是无症状或体征的,只有按压时才会引起疼痛。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附着点炎可分为中轴附着点炎与外周附着点炎。中轴附着点炎与AS的疾病进展有着密切关系,反复的炎症会导致中轴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乃至受累部位新骨形成、关节间隙消失,脊柱出现“强直”,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治疗预后。
此外,附着点炎还与患者的整体疾病负担密切相关。一项纳入46例AS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患者肌腱附着点指数(MEI,ManderEnthesisIndex)与其临床功能、实验室参数以及SF-36评分高度相关;而在2019年ACR会议上所公布的真实研究数据显示,伴随附着点炎的AS患者,其疼痛水平、活动受限程度显著高于无附着点炎患者,且生活质量更低。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加强对附着点炎的评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做好长期管理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