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ET)是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以及其他不同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一个相互之间矛盾的临床研究本质,一方面因为这是作为一种可以轻微的单症状治疗疾病,另一重要方面,又是我们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主要集中、精神生活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没有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中国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特征。成都东篱医院治特发性震颤效果好吗_特发性震颤有哪些临床病症呢?
1.许多因素可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体温(高烧、热水浴),这些因素可加重震颤,与大多数无意识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中得到缓解。还有一些单独的报道称,在轻度睡眠期间,震颤持续存在。
2.特发性震颤可能与其他运动障碍有关。众所周知,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有关。据报道,特发性震颤患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即使在60岁以上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风险也是同年龄组随机人群的24倍,Lou和Jankovic报告了350例特发性震颤,其中20%伴有帕金森病,提示特发性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成都东篱医院治特发性震颤效果好吗_特发性震颤有哪些临床病症呢?
3.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可见于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关于发病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发病年龄分布呈双峰型,即在20-30岁和50-60岁之间。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发生在青少年,患者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平均发病年龄为37~47岁。
4、特发性震颤的症状表现之一震颤,偶有报道可以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数据异常,患者我们通常首先由学生上肢活动开始,主要因素影响以及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发生上肢产生影响后,常向上不断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已经出现,而且一定程度比上肢轻。
震颤在发病后10-20年影响活动,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导致执行精细活动的能力受损,在发病后的第六个十年达到峰值。在60-70岁的患者中,86%的患者会影响社交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写作、饮水、饮食、穿衣、说话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没有差异。
特发性震颤往往被描述为“良性”、长期或终身处于稳定状态,但一些严重震颤患者会导致运动困难,减少社会活动,失去劳动、自我照顾困难。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疾病发作后10年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