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肿瘤的密切关系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人类抗击肿瘤已100多年,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相继问世,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治疗新技术亦层出不穷。在一系列对肿瘤的密集打击中,一些科学家正提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防治方法:快乐!

“癌症性格”一说在社会上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人都深信:具有一些特定性格特质(比如神经质、易怒、悲观或是孤僻)的人群更容易成为癌魔狩猎的对象,而开朗乐观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这种观点究竟有没有根据?

1、“快乐小鼠”的肿瘤变小甚至消失了

癌症死亡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话题。十多年前,卫生组织提出对癌症的三个“1/3”的解释,即1/3癌症病人可通过一级预防防治癌的发生;1/3癌症通过二级预防可明显提高生存率,甚至;1/3癌症可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这个观点在10多年前提出,至今看来很有远见。

2010年《细胞》杂志刊登了一个外国实验室的发现。实验室人员把一群小鼠放在一个“丰富的生存环境”,即笼子里放有各种小鼠喜爱的玩具,每只笼子中的小鼠数多于8只,保证它们尽情地互动,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小鼠被称为“快乐小鼠”。

将“快乐小鼠”跟对照组小鼠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快乐小鼠”的肿瘤变小了,证明良性的精神刺激对肿瘤竟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提示了一条“神奇通路”:大脑皮层良性刺激-海马区(“快乐小鼠”有“脑来源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自主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抑瘤。实验涉及黑色素瘤、胰腺癌、结肠息肉病等。

成年小鼠的大脑

研究人员在实验鼠的饲养过程中也营造了“丰富的生存环境”,在饲养笼子里摆放了迷宫、玩具、房子、滑轮。在红外线拍摄下,

结论

比较两组小鼠发现,“快乐小鼠”的肿瘤重量比对照组的都要低,有的肿瘤不仅变小,还消失了。实验涉及的黑色素瘤、胰腺癌、肺癌都有类似情况。其中,黑色素瘤抑瘤率43.1%,Panc02胰腺癌的抑瘤率为58.2%,Lewis肺癌癌的抑瘤率为36.5%。研究人员也在“快乐小鼠”的下丘脑发现了“脑来源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

在上几个零星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获得中枢调控系统与肿瘤关联的新证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近发现:“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变了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到免疫系统。”这提示了精神行为可能对肿瘤产生影响。

2、肿瘤找准机会组建体内独立王国

我们有必要来重新认识一下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认为,癌症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癌症会在全身转移

癌症是一种以局部组织异常生长为特征的全身性系统调控失常的疾病。人体有两大系统性调控系统:中枢性调控系统和外周性调控系统。

中枢性调空系统

中枢性调控系统包括全身的激素系统(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其它激素器官);自主神经系统,这里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控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等。这好比身体内的“中央政府”。

外周性调控系统

外周性调控系统存在于各种器官,肝、胰、消化道、肺、肾、皮肤、脂肪组织等。这好比身体内的“地方政府”。这外周调控系统,正是国外所忽视的。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同时关注并研究这两种系统,张志刚研究团队发现,肝存在着非神经来源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激素及其受体与局部免疫系统的调控网络。此前已有研发发现,脂肪细胞可合成雌激素与促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也就是说非内分泌细胞也可以分泌激素。这些发现提示,器官水平也可能存在一套甚至多套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的调控系统。

总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顾健人教授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肿瘤的形成就是中枢性调控系统“不作为”、外周器官/组织的调控系统“乱作为”,肿瘤就是“黑社会”,自我膨胀,破坏社会稳定,破坏警察系统(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应该是攻击癌细胞的,结果被肿瘤“教唆”,变成了它的保护伞。“肿瘤好比组建了一个体内的独立王国,这是肿瘤难治的根源。”

3、气质型乐观与肿瘤的预期治疗

此前的研究把非现实性乐观主义认为是一种研究偏差;在早期的肿瘤临床试验中,这种偏差可能会对患者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产生影响。然而,乐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它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普遍的倾向,或所谓的气质性乐观(Dispositionaloptimism)。在近期发表在Cancer上的研究,研究人员评估了在早期的肿瘤临床试验中,气质性乐观是否与患者或受试者的个人治果的高期望(而不是治疗误解)相关。

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更高期望的个人治果显著相关,但不与治疗性误解相关。气质性乐观与非现实性乐观主义弱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无论是气质性乐观,还是非现实性乐观主义都被认为是与较高期望的个人治果独立相关。

结论

在早期阶段的肿瘤临床试验中,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患者的治果的预期与一个更积极的人生观,或参与试验的具体方面的结果偏差的预期有关。并不是所有的乐观情绪都是一样的,在早期肿瘤临床研究中,不同类型的乐观倾向可能会有不同的后果。

关于气质性乐观:Scheier等人于1985年首次提出了“气质性乐观”这一概念,认为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他们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较高气质性乐观的个体对未来的事件报以积极的期待,相信结果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研究者认为,这种乐观的特质会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挫折,也会使个体具有更高的挫折承受力。

4、肿瘤治疗不能“只见肿瘤不见人”

对患者个体的关注,已经成为如今肿瘤防治的焦点之一。遗憾的是,大家忙着翻炒国外的主流理念,真正的关键问题我们还远远没有解决。肿瘤并非孤立的,其它疾病也可引发肿瘤。

此外,肿瘤的一级预防里的外因还包括化学致癌、病毒、细菌等环境因素。也就是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关系到癌的发生。

内因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遗传因素,还包括神经/激素/免疫系统失常。这再度提示了神经紧张与癌的关联,这也是近年科学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4P医学”理念

2000年,LeeHood提出了“4P医学”理念,它是“预防医学”、“预测医学”、“个体医学”、“参与医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这其中的“预防医学”包含了卫生组织谈到的一级预防、两级预防,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值得注意的是,4P医学提出“参与医学”的观念,强调病人的参与。

科研人员已经认识到肿瘤治疗是一个机体平衡状态的重新建立过程,其中,精神因素对癌的发展有微妙关系,这就需要医生必须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肿瘤治疗只关注肿瘤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关注生肿瘤的人,“见病不见人”可能是我们必须纠正的认识和实践误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颈淋巴结节等等;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结节;顽固性咳嗽、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胃肠疾病等;失眠、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阳痿、早泄、肾虚、前列腺疾病、不育症等;月经量不规律、痛经、妇科炎症、不规则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宫颈囊肿、更年期综合症等;

擅长:肿瘤疾病:中医扶正法治疗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骨癌、食道癌、脑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泌尿生殖系肿瘤等各种肿瘤,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等; 内科疾病:前列腺疾病、阳痿早泄等男科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哮喘、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