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椎管内肿瘤有什么表现如何治疗?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原发于脊髓、脊膜、神经根及椎管内各种周围软组织的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使椎管内肿瘤能够得到早期诊断。

主要临床表现:

1、根性疼痛

根性疼痛为早期较为突出的症状,出现早,常由一侧开始是其典型特点。因椎管内肿瘤多发生于脊髓背外侧,早期刺激脊神经背根,引起沿神经根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常以腰腿痛、颈肩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脊髓压迫征象。如无根痛,感觉异常症状出现较晚;少数患者可无明显根痛而仅有轻度的感觉障碍。如椎管内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压节段及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运动不灵或无力等。病程后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痉挛性瘫痪、感觉障碍、自主神经紊乱及营养障碍,膀胱直肠括约肌障碍。

2、夜间痛、卧眠痛

疼痛多为夜间静息痛,患者多在凌晨1:00~2:00时从睡眠(梦)中痛醒,被迫起坐或下床活动以求缓解疼痛。脊柱由完全伸直至完全屈曲位椎管长度变化改变约7cm。卧位时脊柱纵轴变长神经根受到牵拉,易被肿瘤压迫、刺激所致而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平卧后疼痛减轻,夜间很少发生突然疼痛。

3、波动性、间歇性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病程长,疼痛往往有波动性、间歇性,也是被误诊的原因之一。诊治期间因椎管内径的改变、脊髓水肿、血液循环的改变、神经功能代偿等因素的影响,使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且有波动。

4、椎管内肿瘤楔压症

指椎管内肿瘤上下方的脑脊液压力差突然增大或由于椎管长度变化时,肿瘤在椎管内的位置发生变化,肿瘤出现移位,如同木楔卡压,加重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引起疼痛甚至截瘫的临床现象称为椎管内肿瘤的楔压症。此种症状是有规律可循的,腰穿痛、造影痛、牵引痛或牵引瘫、卧眠痛均属于椎管内肿瘤楔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临床诊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5、感觉障碍

首发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行走无力或不稳,继之麻木常很快上升或延及对侧肢体,主要是触觉纤维以及本体感觉纤维受累所致,易被患者早期发现,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神经炎或脊髓血管性病变。

6、截瘫或括约肌功能障碍

椎管内肿瘤病情发展呈进行性加重,有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一般病程较长,约1~3年,马尾肿瘤可达10年以上,早期根性疼痛的部位及感觉障碍平面常可作为节段性定位的依据,病程有波动性,疼痛可暂时缓解,随后又有恶化。但有些肿瘤如血管瘤可在根性症状出现数小时至数天后便出现不全瘫至全瘫,又称为脊髓卒中。

治疗

椎管内肿瘤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尽早手术,术中尽可能减少脊髓进一步损伤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手术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改善神经功能,阻止神经功能恶化,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国内外学者认为: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切除,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是提高率的关键。同时手术效果也取决于术前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资料显示,椎管内肿瘤术前症状越轻手术效果越好,甚至可以达正常状态。手术的效果与神经组织受压时间、范围、程度、肿瘤性质、部位和切除程度有关。在脊髓完全受压期以前手术效果好,而脊髓完全受压期时间越长手术效果越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颈淋巴结节等等;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结节;顽固性咳嗽、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胃肠疾病等;失眠、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阳痿、早泄、肾虚、前列腺疾病、不育症等;月经量不规律、痛经、妇科炎症、不规则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宫颈囊肿、更年期综合症等;

擅长:肿瘤疾病:中医扶正法治疗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骨癌、食道癌、脑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泌尿生殖系肿瘤等各种肿瘤,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等; 内科疾病:前列腺疾病、阳痿早泄等男科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哮喘、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