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隔分区及其与常见肿瘤的对应特点Felson的三区法,简单实用,即在侧位胸片上以纵向走行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另有,四区分法和九区分法等。依据肿块在分区的位置作诊断:前纵隔区常见胸内甲状腺肿或肿瘤、胸腺的肿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类肿瘤)和心包囊肿等。中纵隔区的肿瘤和瘤样病变有淋巴系肿瘤和非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为常见,气管、支气管囊肿亦常位于中纵隔区。后纵隔区以神经源性肿瘤和食管的肿瘤为常见,非肿瘤性的降主动脉瘤和椎旁脓肿也较常见。二、CT及MRI对于判断纵隔肿瘤能否VATS切除的意义(1)纵隔内组织器官:CT和MRI对纵隔内组织器官的显示清楚和真实,接近于解剖学观察,是活体的形态学研究,在确定纵隔肿块与纵隔内组织器官的关系方面明确和直观,在纵隔肿块定性诊断至关重要。如甲状腺与气管的关系密切,经常导致气管受压变形和移位。气管、支气管旁是纵隔内淋巴组织丰富的区域,故此区的结节或肿块以淋巴结肿大常见(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后纵隔神经组织丰富,此区以神经源性肿瘤为常见,食管和降主动脉也位于后纵隔,以及脊柱骨的感染等亦可形成后纵隔肿块,这是鉴别诊断中必须考虑的问题。(2)纵隔间隙:在纵隔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某些恒定的间隙,在成人,这些间隙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小血管和淋巴组织,的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三、常见的纵隔间隙与VATS切除的关系①胸骨后或血管前间隙,相当于X线分区的前纵隔区,含有正常胸腺或退化的胸腺组织、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等;②主肺动脉窗、气管、支气管周围间隙,包括气管前后间隙和隆突下间隙,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相当于X线分区的中纵隔区之一部分;③后纵隔间隙,包括食管周围间隙和降主动脉周围间隙,脊柱旁为脊柱后沟区;④奇静脉食管窝是右肺延伸至右主支气管及心脏后达到食管和奇静脉右缘形成。食管肿瘤、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该隐窝的变形。此为X线检查的隙蔽区,普通胸片不能显示。四、纵隔肿块VATS切除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程序①是否纵隔内病变:纵隔肿块与纵隔型肺癌鉴别;②定位诊断:明确肿物在纵隔X线分区中的位置;③定性诊断:对肿块良、恶性质、组织来源初步分析、诊断;④观察分析肿块及其与纵隔内组织器官的关系:通过CT或MRI检查,观察肿块本身及其与纵隔器官接触面的形态表现及脂肪层的形态表现,推断纵隔肿块良、恶性的可能。⑤综合分析,制定治疗计划:综合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制定治疗计划。五、VATS纵隔肿瘤手术适应症纵隔器官无明显侵犯者;囊性病变大小不限;实性依具体情况而定,好小于5cm。常见囊性病变纵隔囊肿前肠囊肿心包囊肿胸腺囊肿六、VATS纵隔肿瘤手术禁忌症与周围重要器官广泛粘连、侵犯,无正常边界;恶性肿瘤:巨大胸腺瘤、胸腺癌、生殖细胞来源肿瘤;良性病变:畸胎瘤粘连重、外侵;七、VATS纵隔肿瘤手术的技巧重要神经的保护主要有:膈神经、交感干及星状神经节、迷走神经、喉反神经、脊神经;注意左右膈神经的走行方向与肿瘤的位置关系;膈神经的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