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各器官输送新鲜血液。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心脏的血泵功能就会下降,所有其他器官都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患者的身体自然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全身疲劳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在威胁患者生命之前,这些临床症状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有几十种疾病可以引起心力衰竭,但主要是众所周知的冠心病、高血压和房颤:1、心肌梗死患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群体,每一次心肌梗死都是对心肌组织的重大打击;即使冠心病尚未发展到心肌梗死或心绞痛阶段,长期缺血也会对心肌造成损伤,导致慢性心力衰竭;2、高血压患者是心力衰竭的潜在人群。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不仅会导致冠心病,还会导致左心室肥大和舒张功能受损,这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3、房颤患者是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随着近年来房颤发病率的增加,房颤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多,如血栓形成、肺静脉狭窄、冠状动脉闭塞等。此外,肥胖、糖尿病、各种风湿病和心肌病患者也是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心力衰竭的危险人群一旦发现自己在疲劳或情绪激动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心悸、无法平躺或下肢水肿,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临床上有心力衰竭治疗“金三角”的说法,是指普利或沙坦降压药三种主要治疗药物,主要改善心肌功能;洛尔降压药,主要发挥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螺内酯利尿剂,发挥减轻心脏负担的作用。心力衰竭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的进一步恶化。除了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疾病外,高危人群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监测自己的体重,一旦发现自己的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就要高度警惕;2、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一定要少吃盐,控制每天的饮水量;3、避免过度疲劳,体力活动不宜诱发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4、患有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后,心力衰竭患者不得擅自用药,应及时就医,以免误服药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