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辛莉医生介绍,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高,残疾率高,患病人数众多。《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与2005相比,2020年总死亡人数高达457.66万,增加了48.06%!
既然脑血管疾病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脑血管病,远离认知误区,避免不能正确预防、治疗导致病情延误。
脑血管疾病的六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只要加强锻炼,就能强身健体
不少老年人都是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一是不少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而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二是晨起剧烈运动,血液会在四肢肌肉分布增多,脑部供血减少,更易诱发脑梗死。
需谨记:不恰当的运动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建议:老年人运动时间不宜过早,程度不宜剧烈,应适度运动。
误区二:服用保健品,可治疗某种疾病
保健品不是药物,不具备治疗作用,任何宣称能「治疗」某某疾病的保健品,一定不要买。即使是正规途径买来的保健品,不妨仔细看下说明书,大多宣称的只是可预防某某疾病。
需谨记: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
建议:不购买保健品,营养均衡更重要。
误区三:中草药治病更好,无毒副作用
人们常认为中草药乃「纯天然」,无毒副作用,因此更愿意应用中药来治病。但事实上,中药也有副作用,并且其副作用「不明确」。有报道,中药出现严重副作用比如心衰、肾衰的,并不在少数。
需谨记:中药也有副作用
建议:西药的治疗效果、副作用明确,遵医嘱服药,按要求复查,能大程度地减小副作用的危害。
误区四:高血压患者,应快速降压
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水平,若血压过快地降低到正常水平,反而会促进脑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需谨记:降压过快、过低,反而不利健康
建议:降血压要缓慢平稳。降血压过快、过低反而提升脑梗死的危险。
误区五:中风患者保住了命,就万事大吉
中风患者不能只注重于急性期的治疗,而不重视后期的康复治疗,从而错过康复的蕞好时机。不少患者只保住了性命,却遗留了严重残疾,生存质量严重降低。
需谨记:康复和治疗同样重要
建议:中风后积极进行家庭康复治疗。
误区六:患者出院后,就选择停药
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狭窄等慢病一样,脑血管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系统的,绝不仅限于单一的医院治疗。
病人出院后继续治疗,需要建立起长期服药的意识,如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房颤病人抗凝治疗,长期应用降压、降糖、稳定斑块、调脂的药物,要重视中风后康复治疗,定期复查颈部彩超、颅内血管(TCD或MRA)情况等。
面对不能根治的疾病,要学会与疾病共存,长期服药,避免引起病变或其他并发症。
需谨记: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以上是对“北京辛莉医生分享:脑血管疾病的六大认知误区”的介绍,有需求的患者朋友可以到上述医院挂号就诊,也可以选择线上就诊,点击上方“预约挂号”按钮,便可直接预约辛莉医生挂号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