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顾名思义,即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
无精症的发病人群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都有发生,所以年轻的也不能排除无精症的可能。
无精症是遗传疾病吗?
无精症大多数情况并不是遗传性疾病,仅有少数病例具有家族性或遗传背景。
目前已知的有可能造成无精症的基因并不多,常见的是AZF基因,也就是无精子基因。此外,药物影响、医源性因素、局部高温影响、环境因素等后天因素会引起非梗阻性无精症。
而后天导致梗阻性无精症的原因则有很多,例如感染性因素、创伤、肿瘤等。
以往非梗阻性无精症都是被判定“不育症中的绝症”,一般都建议去精子库或者抱养。
但现在,一种叫“显微镜下经皮穿刺附睾精子抽吸术”的新技术可以从睾丸中“搜”出造精组织,培育出精子,通过单精子注射卵子,帮助非梗阻性无精症成就“爸业”。
显微镜下经皮穿刺附睾精子抽吸术
显微镜下经皮穿刺附睾精子抽吸术,就是在高清显微镜的直视下,在睾丸里“搜”出这些局灶性的造精组织,并分离出来,就好像在沙漠里找到一片绿洲,这片“绿洲”不仅包括可能发育成精子的精元细胞,还有能滋养精元细胞的营养组织。
很多医院都可以做传统的穿刺取精,但对于更复杂严重的极度少弱精和无精子症而言,取到精子的成功率很低,而且可能需要多次穿刺,痛苦大,而显微镜下经皮穿刺附睾精子抽吸术是对穿刺技术的极大改进。一般在全麻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阴囊正中切口,显微镜下睾丸取精,因为可以获得较多的曲细精管组织,取精成功率高,而对睾丸的损伤小。
如果用一个比喻,普通穿刺取精就像用鱼叉抓鱼,手术显微取精就像拿渔网加放大镜,更加!
无精症中,由于种种原因,找到精子的成功率也不同,总体在45%~65%之间。因此,接受这一手术的,都需要在术前进行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