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瘫的特色所在
①重视“调神”。中医之“神”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小儿脑瘫病位在脑,而督脉“入属于脑”《难经?二十八难》,因督脉瘀阻,窍闭神匿,致使“元神之府”―――脑不能正常发挥其主神明、主感觉和知觉、主运动的生理功能,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故其治当补益脑髓、通调督脉、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核心在调神,祖国医学中“神”不仅仅指人的思维、意识、智慧,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切生命活力的外在表现。“神存”“神守”则人体的生命活力正常,思维意识活动也正常;如果“失神”或“伤神”则人体出现病态或死亡。只有通过醒神、调神、安神,才能调和阴阳,气复神使,气血调和,机体恢复正常功能。②着眼于“瘀阻督脉,窍闭神匿”之实,不拘泥于“先天不足”的唯从虚论治的治疗方法。《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云:“小儿五迟之病,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至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生,坐不能稳皆肾气不足之故。”《医林改错?论小儿半身不遂》云:“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又云“突然患此症者少,多由伤寒、瘟疫、痘疹、吐泻等症”引起。祖国医学对于此病,无论先天后天,多从虚论治,而针灸之法亦从其理,多以补肝肾、益气血为法,常取肝经、肾经、阳明经穴治疗。脑瘫之为病,髓海空虚,肾精不足,虚固然为其本,但因虚生痰,因虚成瘀,痰瘀阻滞脑督脉,更有产伤、感染而成病,其痰瘀甚至毒邪更甚,故其应为本虚标实之证而非单纯之虚证也[97]。
“靳三针”法为主治疗脑瘫
选穴主穴:主穴选头部特定穴位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5寸共四针),智三针(前发际与头部正中线交界为针,左右旁开3寸各一针),颞三针(耳尖上2寸为针,前后旁开1寸各1针),脑三针(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为针,左右旁开1.5寸各1针)。配穴加减:按中医辨证,好动难静属阳证者加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喜静少动属阴证者加足智针(涌泉穴为针,跖趾关节横纹至足跟连线的中点为第2针,又称泉中穴。泉中穴向内旁开0.8寸为第3针,又称泉中内)。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加舌三针(廉泉穴上0.5寸为针,又称上廉泉穴,上廉泉穴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2针、第3针),廉泉、天突、神门、大钟、通里、水沟、金津、玉液;运动障碍加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肩k、风市、伏兔、环跳、阳陵泉。运动障碍加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痰瘀阻络者加膈俞、血海、丰隆;颈软者加天柱;腰部瘫软者加腰阳关。热盛加大椎;阴液不足加血海;肝风内动加风池、行间;面部表情异常加颧s、地仓、上星、印堂、百会;手指徐动加八邪;足趾徐动加解溪、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