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治疗常识 ​怎样排除宝宝是脑瘫

大安市癫痫病医院

小儿脑瘫治疗常识

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内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因不清,病理表现多样,现无手段,佳治疗方案以运动功能训练,结合手术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脑瘫通常分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痉挛型占患者的60%-70%,手足徐动型占患者的20%,其余类型均少见。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目前痉挛型脑瘫的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主要通过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解除过高的肌张力和痉挛,预防和矫正各种畸形,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能力,获得较大功能恢复。手术可在腰骶部和颈部进行,以前者居多。手术适应证:1、单纯痉挛,肌张力在3级以上,2、无明显固定挛缩畸形或仅有轻度畸形,3、脊柱四肢有一定的运动能力,4、智力接近正常,可配合手术后康复训练,5、严重痉挛与僵直,影响日常生活、护理、康复。手术禁忌证:1智力低下,不能配合康复训练,2、肌力弱,肌张力低下,3、手足徐动,共济失调和扭转痉挛,4、肢体严重的固定痉挛畸形,5、脊柱严重畸形和脊柱不稳定。手术效果:腰骶段SPR解除下肢痉挛的为90-95%,功能改善率为75-80%,肌张力平均减低3级。对上肢痉挛和流涎、语言和发音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颈段SPR手术对上肢痉挛的为64-83%,肌张力平均减低3级。术后应当强调规范、长期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改善。并发症: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感觉异常,迟钝或丧失,麻木,疼痛,深感觉障碍,两点分辨觉异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后期可发生感觉异常,顽固性疼痛,痉挛无缓解或复发。肢体无力,大小便及肠道功能障碍,腰椎变形、脊柱不稳。

​怎样排除宝宝是脑瘫

新生儿由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和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行动,语言能力等都不相同,比如有些发育的早的宝宝可能不到周岁就会走路,几个月就会坐起来等,但是一些发育迟缓的孩子晚的可能有两周岁才能走路。但是这也是正常的发育时间的范围,而如果已经明显的落后或者异常于一些同龄的孩子的话,就要看是否是脑瘫儿。

1.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指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小儿脑瘫在新生儿期一般没有明显表现,不容易被发现。但如果父母注意观察,有些迹象还是可早期发现的。

2.正常新生儿能力:觉醒状态时能注视物体,并追随物体移动方向,尤对颜色鲜艳的物体更容易表现出兴趣。对光较敏感,遇到强光刺激会闭眼。听力很好,如在耳边轻声呼唤会把头转向发声方向,有时还会用眼去寻找声源。触觉很灵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会出现眨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动作。

3.脑瘫新生儿表现:脑瘫患儿上述行为能力明显缺欠,好像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4.婴儿期是指从出生28天到1周岁的孩子。一般到了婴儿期,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脑瘫的许多症状陆续表现出来。首先,容易发现的是运动发育落后,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或动作,有的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民间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对婴儿时期运动行为发育规律的粗略概括。

5.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6.脑瘫幼儿表现: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癫痫、全身抽搐、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癫痫大发作、癫痫小发作、难治性癫痫、继发性癫痫、反复性癫痫、小儿癫痫、青少年癫痫、成人癫痫、女性癫痫、老人癫痫、羊角风、羊癫疯等各类癫痫疑难疾病专业诊疗。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