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一、调整心态,正确面对
一个家庭,不幸生下一个患有脑瘫的孩子时,一定十分痛苦。在初期,很多家长会有强烈的罪恶感或失望、羞愧、可怜等心理问题,导致有的患儿会失去治疗关键时期,造成更不幸的后果。当医师诊断患儿有脑瘫危险时。
一般家长所受的打击相当大,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1、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2、为什么这种事会落到我的头上?
3、是不是因我有病而伤害了患儿大脑?
4、如果我不结婚就不会有这种事?
5、生出这样的孩子多丢人,他(她)将来怎么办?
6、不要他(她)不行吗?可是孩子需要母(父)爱,我可怎么办呢?
7、那么多康复费用,怎么支付啊?
面对这些难以回答甚至无解的问题,关键是接受和适应的问题。家长一定要通过咨询专科医师来科学的看待问题。真的想不通的可以看看心理医生,倾诉一下自己的情感,调整一下心态。一时过不去的问题,也可以用时间消磨法来淡化它。
二、早期就诊,配合康复
年轻的家长们都要学会做一个有心的人,平时要认真观察自己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经常和身边的家长们交流经验,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若发现有什么异样的情况及时到儿童专科医院就诊。一旦经医生诊断为脑瘫、有运动发育障碍(落后)及脑瘫可能的请务必及时到儿童专业康复机构进行早期、系统、有效、正规的康复治疗。且不可听信广告、谣言而“病急乱投医”,这样做往往会枉费巨大的金钱,更是耽误了孩子宝贵的康复黄金时间,得不偿失。
三、加强学习,精心护理
小儿脑瘫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很多小儿常需要几月、几年的康复,有的甚至需要终生康复。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家长会承担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在康复医院要配合治疗师做好机构康复,另一方面他们要承担孩子在家中的康复护理工作。所以,家长的康复知识储备也是很重要的,家长不但要向康复医师、治疗师学习康复知识,而且要通过自学等方式加强对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一个负责任的脑瘫儿童家长到自己的孩子康复到一定的程度后,自己也已经是一个较好的康复治疗师了。
孕期前后预防脑瘫的训练方法
早产儿脑瘫1、平衡训练
将宝贝仰卧位放置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有助缓解宝贝肌紧张,促进平衡机制的建立。
早产儿脑瘫2、俯卧位抬头训练
早产儿从胎龄满40周(从预产期计算)开始,在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状态下,俯卧在床上,妈咪用语言和玩具逗引宝贝抬头。每次约10分钟,每日4-6次。也可让宝贝俯卧在妈咪胸腹部,妈咪通过和宝贝对视、说话,逗引宝贝抬头。
早产儿脑瘫3、坐位训练
5-6个月开始让宝贝坐。先靠着坐,也可让宝贝双下肢分开,身体前倾坐,逐渐过渡到独坐。每日5-6次,每次5-10分钟。
早产儿脑瘫4、爬行训练
宝贝会翻身后开始练习爬行。俯卧位,前面有成人或玩具逗引,足底用手顶住,助宝贝前爬。开始时宝贝的腹部贴在床面,以后练习用手支撑身体、膝部跪着协调爬行,每日累积爬50-100米。
早产儿脑瘫5、翻身训练
宝贝3-4个月时,妈咪可用玩具引导宝贝翻身,可以给他们以适当帮助,每日至少7-8次。
早产儿脑瘫6、扶站、扶走和独走
从宝贝9-12月开始扶站、扶着走,逐渐过渡到独走。在此期间经常练习蹲下和起立活动。每日4-6次,每次5-10分钟。加强腿部肌肉训练。
早产儿脑瘫7、抓握训练
从3-4个月开始,将玩具放在宝贝前方手能够到的地方,诱导宝贝伸手抓物,每日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