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蒂莫西·布朗在柏林接受了肿瘤病和血液病专家胡特的治疗。胡特回忆说,布朗几乎处于死亡的边缘。经观察,胡特决定进行骨髓移植,首先治疗白血病。经过三年多的临床观察,胡特发现移植了布朗的艾滋病,成为上个被确认的艾滋病患者。
经调查发现,骨髓捐献者的配型不仅非常一致,而且骨髓中还含有可以自然抵抗HIV的变异基因,但这种基因只存在于少数北欧人体中。这使得个证明艾滋病可以的例子不受大多数科学家的青睐,普遍认为像布朗这样的例子很难复制,他的康复包括各种巧合,如布朗可能有一些基因变异与骨髓移植治疗,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来抵抗病毒。以下是如何通过早期症状来判断艾滋病。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部分患者在HIV感染初期无临床症状,但大多数HIV感染后6-6周可出现HIV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1、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头痛皮疹: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3、淋巴结:颈部、腋窝、枕部淋巴结肿大,类似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4、肝脾肿大。
艾滋病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过程
艾滋病病毒(HIV)体外脂蛋白包膜内嵌有两种糖蛋白:gp120和gp41。gp120与淋巴细胞表面的CD4糖蛋白有嗜亲性,可与其特异性结合;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因此,HIV可以选择性地侵入CD4+淋巴细胞,通过皮肤粘膜损伤或血液等其他方式进入血液。
HIV侵入CD4+淋巴细胞后,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将DNA合成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病毒DNA可以在细胞内复制,形成完整的病毒体释放细胞。细胞死亡,感染新细胞,也可以潜伏感染,随细胞分裂进入子代细胞。
感染初期,HIV大量复制,产生病毒性血症,可表现为衣壳抗原p24,临床表现为急性HIV感染。CD4+淋巴细胞因HIV细胞内大量复制而损伤和死亡,CD4+T细胞明显减少。然而,在身体的免疫作用下,CD8+CTL激活,杀死HIV感染细胞,产生抗HIV抗体,病毒血症迅速清除,CD4+淋巴细胞数量恢复。
然而,艾滋病毒并没有完全杀死,并进入持续的潜伏感染状态。艾滋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随着艾滋病毒的不断复制和传播,CD4+淋巴细胞继续死亡,终导致CD4+淋巴细胞耗尽,严重损害免疫功能,并发生各种条件的致病菌感染和肿瘤,临床表现为艾滋病,终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