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一天中这3个时间测血糖较准,很多人选错了!

测血糖这件事,看似简单却藏着大学问。不少人习惯早起空腹测一次就完事,殊不知血糖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天中会有好几次“情绪波动”。抓住关键时间点监测,才能绘制出真实的血糖变化曲线。

医生提醒:一天中这3个时间测血糖较准,很多人选错了!

一、清晨空腹血糖:基础值的黄金标准

1.测量时间有讲究

最佳时段是早晨6-8点,起床后立即测量。此时距离前一晚进食已间隔8小时以上,能反映肝脏糖原分解情况。要注意的是,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导致“黎明现象”,使数值偏高5%-10%。

2.操作细节要注意

采血前避免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如果晨练后测量,可能因运动后血糖降低而掩盖真实情况。记得用第一滴血检测更准确,采血前可搓热手指促进血液循环。

二、餐后2小时血糖:饮食影响的照妖镜

1.计时方式易出错

这个“2小时”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不是用餐结束时间。比如7:30吃早餐,就该在9:30测量。常见误区是饭后散步完再测,其实轻度运动后血糖可能已自然下降。

2.食物选择影响大

检测日建议保持平常饮食,刻意少吃或吃素反而失去监测意义。但要注意避免临时摄入高GI食物,比如检测前突然喝蜂蜜水,会导致数值异常飙升。

三、睡前血糖:夜间风险的预警器

1.反映胰岛素储备

晚上10-11点测量能预测夜间低血糖风险。特别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如果睡前血糖<5.6mmol/L,可能需要适当加餐。这个数据对调整晚间用药剂量很关键。

2.特殊情况要补测

当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状时,不论何时都需立即检测。夜间出汗、做噩梦也可能是低血糖信号,建议养成记录症状时间的习惯。

额外提醒两个重要时段:

1.运动前后对比

计划开始新运动方案时,建议测量运动前和运动后1小时血糖。有氧运动可能导致血糖先升后降,而力量训练可能持续升高血糖2小时。

2.凌晨3点监测

对于血糖波动大的人群,必要时需设定闹钟测量凌晨血糖。这个时间点能捕捉到“苏木杰现象”,即夜间低血糖后出现的反跳性高血糖。

血糖仪要定期用校正液检测,试纸条开封后保质期通常只有3个月。测量时别挤手指太用力,组织液混入会使结果偏低。记住把每次测量的数值连点成线,比单个数据更有参考价值。掌握这些时间密码,才能让血糖监测真正成为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