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婆婆卵巢癌离世,医生呼吁4种习惯尽量改正,别再放纵自己了
74岁婆婆因卵巢癌离世的消息令人痛心,这种被称为“沉默杀手”的疾病确实需要引起更多重视。虽然年龄是卵巢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但日常生活中有些习惯确实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行为需要特别注意。
一、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1、持续腹胀别当小事
很多女性会把持续腹胀归咎于消化不良,但卵巢癌早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腹部胀满感。如果这种不适持续超过两周,特别是伴随食欲下降,就该提高警惕。
2、尿频尿急别总怪膀.胱
肿瘤增大可能压迫膀.胱,导致排尿习惯改变。不要简单归咎于尿路感染或年龄因素,突然出现的尿频值得关注。
3、异常出血别自行判断
绝经后出血是重要警.示信号,但很多女性会自行服用止血药或归咎于激素波动,错过最佳就诊时机。
二、过度依赖保健品
1、盲目补充雌激素
一些号称能“延缓衰老”的保健品含有雌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异常增生。
2、迷信排毒产品
所谓的卵巢保养排毒疗程缺乏科学依据,某些按摩手法甚至可能造成囊肿破裂等意外。
3、维生素过量补充
过量摄入维生素A、E等脂溶性维生素会在体内蓄积,反而可能干扰正常代谢。
三、长期忽视体检
1、错过妇科检查
很多女性绝经后就不再定期做妇科检查,其实盆腔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对早期发现很重要。
2、体检项目不完整
基础体检套餐往往不包含CA125等卵巢癌相关指标检查,需要主动要求添加。
3、家族史被轻视
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应该更早开始专项筛查,但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
四、生活方式隐患
1、久坐不动成习惯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盆腔血液循环不畅,每周至少要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2、高脂饮食偏爱
过多摄入动物脂肪会促进雌激素分泌,增加卵巢负担。建议用橄榄油替代部分动物油。
3、吸烟饮酒不节制
烟草中的致癌物会通过输卵管直接作用于卵巢,酒精也会干扰激素平衡。
4、长期精神高压
慢性压力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机体对异常细胞的监控能力减弱。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虽然卵巢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调整这些生活习惯至少能降低风险。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腹部不适、消化异常或盆腔压迫感,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抗癌药”,从现在开始改变永远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