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阿姨腹痛入院,以为是胃炎,医生:为什么不早点来
52岁阿姨腹痛难忍被送急诊,检查单上的结果让全家都懵了——明明只是胃部隐隐作痛,怎么突然就变成要命的急症?这种“伪装高手”每年秋天都在悄悄作案,中老年人尤其容易中招。
一、腹痛背后的“伪装大师”
1、胆囊疾病的迷惑性
右腹疼痛放射到肩背,常被误认为胃病。秋季进补油腻食物增多,胆囊炎发作率比平时高40%。疼痛常在饱餐后发作,特别是进食油炸食品后明显。
2、胰腺炎的致.命陷阱
持续性上腹剧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秋季大闸蟹等高脂饮食是主要诱因,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抽血查淀粉酶能快速鉴别。
3、肠系膜缺血
饭后加重的脐周绞痛,容易被当作消化不良。中老年人血管硬化更易发生,早期CT血管造影能确诊。
二、这些危险信号别忽视
1、疼痛模式异常
持续超过6小时的疼痛,夜间痛醒,改变体位不能缓解。伴随冷汗、面色苍白等休克前兆。
2、排便习惯突变
突然出现的黑便或血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呈陶土色提示胆道问题。
3、全身症状报.警
不明原因消瘦(三个月减重超5公斤),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像浓茶。
三、秋季护腹指南
1、饮食调整关键点
采用“三低一高”原则: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板栗、南瓜等应季食材富含膳食纤维,清蒸鲈鱼比红烧更健康。
2、进食方式要注意
遵循“早餐如皇帝、午餐如平民、晚餐如乞丐”的原则。晚餐不超过七分饱,饭后散步30分钟助消化。
3、自查方法学起来
每月一次腹部触诊:平躺屈膝,用指尖轻压腹部各象限。出现包块、压痛或反跳痛立即就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胆结石患者
避免突然减重,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出现发热伴腹痛立即就诊。
2、“三高”人群
定期监测血脂血糖,阿司匹林服用者注意大便颜色。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
3、长期服药群体
某些降糖药可能引发胰腺炎,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服药期间出现腹痛要及时复诊。
那位阿姨最终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ICU住了整整一周。其实三个月前体检就提示胆囊多发结石,可惜没重视。记住,秋天肠胃闹脾气不一定是小事,特别是持续加重的腹痛,早六小时就医可能就少受一份罪。现在就去翻翻去年的体检报告,那些标着“建议随访”的项目,该安排复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