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应知应会:不测血糖,从小腿上看血糖高不高?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负担”,很多人每天要扎好几次手指测血糖。其实身体早就在悄悄发出预警信号,特别是小腿这个“血糖监测站”,会率先亮起红灯。想知道怎么看懂这些信号吗?
一、小腿发出的5个高血糖警.报
1、皮肤异常干燥起屑
持续高血糖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小腿皮肤会最先出现鱼鳞状脱屑。这种干燥即使用润肤霜也难以缓解,与普通皮肤干燥有明显区别。
2、异常瘙痒难缓解
血糖超标时,皮肤神经末梢会受刺激产生瘙痒感。特点是夜间加重,抓挠后容易出现抓痕和色素沉着。
3、毛发分布改变
小腿毛发突然变稀疏或局部脱落,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影响了毛囊营养供应。这个变化往往早于其他并发症出现。
4、伤口愈合缓慢
健康人小腿划伤3-5天就能结痂,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2-3周。伤口还容易反复感染,形成慢性溃疡。
5、莫名刺痛感
像蚂蚁爬行的刺痛感,尤其在夜间明显。这是典型的高血糖性神经病变早期表现,医学上称为“感觉异常”。
二、为什么小腿最先“告密”
1、血液循环末端
作为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小腿血管最易受血糖波动影响。微血管病变在这里会表现得尤为明显。
2、承重压力大
日常行走站立时,小腿要承受数倍体重的压力。高血糖会使血管弹性下降,加速损伤显现。
3、皮肤较薄
相比其他部位,小腿皮肤更薄更敏感。代谢异常导致的角质层变化在这里更容易被察觉。
三、发现异常后该怎么做
1、立即检测血糖
发现上述任何症状,都应该及时测量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2、检查下肢血管
通过踝肱指数测定等检查,评估下肢血液循环状况。这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
3、调整控糖方案
在医生指导下优化用药方案,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
4、加强皮肤护理
每天检查小腿皮肤,使用无刺激的保湿产品。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四、日常防护要点
1、控制洗澡水温
不超过38℃的热水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过热会加重皮肤干燥和瘙痒。
2、选择合适鞋袜
穿棉质透气袜子,避免过紧的鞋袜压迫。新鞋要循序渐进适应,防止磨伤。
3、坚持适度运动
每天30分钟快走或游泳,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运动前后要检查足部情况。
4、营养均衡摄入
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特别是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
这些信号就像身体的“烽火台”,早发现就能早干预。记住控糖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要读懂身体发出的每个信号。现在就去检查下自己的小腿吧,别让高血糖在不知不觉中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