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脑梗患者,发病前1年出现过脑供血不足,这些情况要注意

脑梗这个“隐形杀手”最喜欢在秋天搞突然袭.击!很多人以为脑梗是毫无征兆的突发疾病,其实身体早就发出过求.救信号。就像手机电量不足会闪烁提示灯一样,大脑供血不足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报.警”。

大多脑梗患者,发病前1年出现过脑供血不足,这些情况要注意

一、脑供血不足的5个典型信号

1、频繁头晕目眩

突然出现的眩晕感,特别是变换体位时明显,就像坐了一趟没有安全带的过山车。这种头晕与普通疲劳不同,往往持续数分钟才能缓解。

2、短暂性视力模糊

眼前突然发黑或视物模糊,医学上称为“一过性黑矇”。有位患者描述就像有人突然关掉了房间的灯,几秒钟后又恢复正常。

3、莫名手脚发麻

单侧肢体出现蚂蚁爬行般的麻木感,这种异常感觉可能反复发作。值得注意的是,约有38%的患者会误以为是睡觉压到了胳膊。

4、说话突然卡壳

正在流畅交谈时突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或发音变得含糊不清。语言中枢供血不足时,会出现这种“断片”现象。

5、记忆力断崖式下降

最近发生的事情怎么都想不起来,却对陈年旧事记忆犹新。这种选择性记忆障碍是大脑皮层缺血的特征性表现。

二、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

1、高血压老病号

血管长期承受高压,就像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随时可能在某处出现破损。建议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波动大于20mmHg就要当心。

2、颈动脉有斑块

体检发现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人群,发生脑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4倍。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随时可能脱落堵塞下游血管。

3、长期熬夜族

睡眠不足会导致脑血管痉挛,凌晨3-5点本是脑血流最缓慢的时段,熬夜相当于雪上加霜。

4、高脂饮食爱好者

血液中漂浮的油脂颗粒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就像厨房油烟机积累的油垢,最终会阻碍排烟。

三、预防胜于治疗的3个关键

1、定期做颈动脉超声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查一次,这项无创检查能提前5-8年发现血管病变。就像汽车需要年检一样,血管也该定期“体检”。

2、控制“三高”像刷牙一样规律

降压药、降脂药需要按时服用,不能凭感觉用药。有患者把药片放在牙刷杯旁,刷牙后立即服药,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3、建立脑梗预警机制

记住“FAST”口诀:Face(面部歪斜)、Arm(手臂无力)、Speech(言语不清)、Time(及时就医)。发现异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黄金4.5小时。

四、容易被忽视的日常细节

1、晨起别太猛

醒来后先在床上活动手脚,静坐1分钟再起身。突然改变体位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诱发脑缺血。

2、空调温度别太低

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血管会像热胀冷缩的金属一样剧烈收缩。建议空调维持在26℃左右,避免直吹后颈部。

3、谨慎按摩颈部

不当的颈部按摩可能导致动脉斑块脱落,特别是突然的扭转动作。如需放松,建议轻轻揉捏肩部肌肉。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它的供血网络比城市地铁系统还要复杂精密。当这些“轨道”出现堵塞前兆时,及时干预就能避免“列车相撞”的悲剧。从现在开始留意身体的微妙变化,别让脑梗有机可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