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再次成为关注对象!研究发现:吃西葫芦时,要注意这几点
西葫芦悄悄登上秋季餐桌C位!这个看似普通的蔬菜,最近被营养学家们重新“翻牌”。不过先别急着清炒,有些食用细节可能你从未注意过。今天就带你重新认识这个“伪装者”,它可不仅仅是炒肉片的配角那么简单。
一、西葫芦的3个营养冷知识
1、表皮颜色决定营养侧重
深绿色外皮的西葫芦富含叶黄素,对眼睛特别友好。浅色品种则含有更多钾元素,适合需要调节血压的人群。挑选时别只看颜值,根据需求选颜色才是行家。
2、籽粒部分藏着宝贝
很多人习惯挖掉中间的籽,其实这些柔软的籽粒含有丰富的锌元素。除非籽已经变硬,否则建议保留食用。锌元素对增强免疫力和皮肤修复都有帮助。
3、冷藏会降低甜度
研究发现7℃以下储存会加速淀粉分解,导致甜味流失。买回家如果不立即食用,建议用厨房纸包裹后放在阴凉处,这样能保持最佳口感。
二、这样吃西葫芦效果更好
1、带皮清蒸保留最多营养
切成1厘米厚片,水开后蒸5分钟。淋上蒜蓉酱汁,既能保持脆嫩口感,又能最大限度保留维生素C。蒸制过程中渗出的汁水别倒掉,那是天然的高汤。
2、做成“面条”替代主食
用刨丝器制成细条,焯水10秒后过凉。搭配鸡胸肉丝和油醋汁,就是低卡版的凉面。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控糖人群,纤维量是普通面条的3倍。
3、酿馅时先做预处理
准备做酿西葫芦时,先将切半的瓜肉撒盐静置10分钟。这样会析出部分水分,烤制时不容易塌陷。填馅后表面刷层橄榄油,200℃烤20分钟效果最佳。
三、3类人食用要特别注意
1、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量
西葫芦含钾量较高,每100克约含260毫克钾。肾功能异常人群要注意食用量,建议每次不超过100克,同时避免喝煮西葫芦的水。
2、肠胃敏感者慎食生冷
凉拌西葫芦虽然爽口,但其中的纤维素可能刺激脆弱肠胃。这类人群建议充分加热后食用,或者搭配姜丝中和寒性。
3、服用特定药物需间隔
正在服用利尿剂的人群要注意,西葫芦本身也有利尿作用。两者同服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建议间隔2小时以上食用。
四、挑选储存的小心机
1、看脐部判断新鲜度
底部脐圈越小越嫩,如果已经外凸且发黄,说明成熟过度。优质西葫芦拿在手里有坠手感,说明水分充足。
2、保存妙招延长保鲜
用保鲜膜包裹整个西葫芦,再装入保鲜袋排出空气。这样存放冰箱冷藏室可保鲜5-7天。切开的西葫芦要把籽挖净,用柠檬汁擦拭切口。
3、异常苦味立即停食
偶尔会遇到味道发苦的西葫芦,这可能含有葫芦素。遇到这种情况务必停止食用,高温烹饪也无法破坏这种毒素。
现在正是西葫芦最物美价廉的时节,不妨试试这些新鲜吃法。记住,再好的食材也要懂得“量体裁衣”,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食用方式,才能把营养吃进身体里。下次再见到西葫芦,可别只把它当配菜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