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不易骨质疏松的老人,一般有这4个习惯,快来了解一下
人到中年,骨骼就像悄悄流逝的沙漏,稍不注意就可能面临骨质疏松的困扰。但总有些老人年过七旬依然健步如飞,体检时骨密度让年轻人都羡慕。他们究竟藏着什么护骨秘诀?
一、骨骼喜欢的饮食习惯
1、钙质摄取有诀窍
每天保证300ml乳制品摄入,搭配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研究发现分次补钙比单次大剂量更易吸收,建议早晚餐各摄入一部分。
2、会吃比多吃更重要
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每周吃2-3次深海鱼,每天晒20分钟太阳。注意喝咖啡要间隔补钙时间,咖啡因会影响钙质吸收。
二、运动是天然骨水泥
1、负重运动不可少
快走、爬楼梯等承重运动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建议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注意循序渐进避免损伤。
2、平衡训练防跌倒
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能增强平衡力。65岁以上老人跌倒风险每增加1级,骨折概率就上升2.3倍。
三、生活习惯里的护骨密码
1、作息规律影响骨代谢
保证23点前入睡,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时段深度睡眠能促进骨骼修复。长期熬夜人群骨密度会比同龄人低5%-8%。
2、戒烟限酒护骨骼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破坏成骨细胞,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群,腰椎骨密度平均低6.2%。饮酒每日不宜超过100ml。
四、定期监测很关键
1、骨密度检查要趁早
女性绝经后、男性65岁起应定期检测。骨量减少阶段干预效果最好,等确诊骨质疏松再补救事倍功半。
2、警惕无声的骨流失
身高缩短3cm以上、经常腰背疼痛可能是早期信号。建议每年测量身高,变化超过1cm就要引起重视。
这些习惯看似普通,但贵在坚持。北京某社区跟踪调查显示,坚持这4类习惯的老人,十年间骨折发生率比同龄人低72%。护骨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从30岁开始储备骨量,才能让我们的骨骼"老当益壮"。现在开始改变,永远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