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败诉!该如何保卫生存的资源?

稀土是什么?

稀土(rareearth)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稀土镧加入玻璃后制造的相机镜头,折光率非常好,可以拍出很清晰的图像。用加入稀土的颜料给纺织品染色,染色后的纺织品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在阳光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色彩。添加了稀土的防晒霜,可以把紫外线转化为红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还有增白的效果。加了稀土元素的陶瓷刀具非常锋利,且不易滋生细菌。

当然稀土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制作永磁材料上,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电机体积小,效率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高端设备等,小到汽车上的转向器、电车的驱动电机,大到飞机和轮船上的各种传感器、导航仪。

1稀土的出口情况

关注我国稀土市场的人都知道,中国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并不开采自己的稀土,却大量进口中国稀土。日本甚至已经建立了国内60天消费量的稀有金属储备,其中国家储备42天,民间储备18天。主要是镍、铬、钨、钴、钼、钒、锰等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度超过90%。

目前世界上稀土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约占世界稀土产量的85%,比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占世界产量的8%)高出77%!排名第三的美国占3%,俄罗斯和泰国则以2%的产量紧随其后。

但从世界稀土资源的藏量来看,世界稀土储量为1.3亿吨(以稀土氧化物REO计),其中中国为5500万吨、巴西2200万吨、澳大利亚为320万吨、印度310万吨、马来西亚3万吨、美国为180万吨,其他国家合计有4100万吨(以上为201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

由此数据可知,这些国家并非没有稀土,而是将稀土储备起来,减少开发,暂时保护本国的资源。但这种行为却对中国的稀土行业造成了巨大且不可磨灭的损害。

2我国稀土的现状

我国稀土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资源储量逐年下降、主要矿区日渐枯竭,资源开发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山体滑坡、河道堵塞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等,已经严重影响公众的生命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

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这个我国第二大稀土资源地,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为270多万吨,其中牦牛坪稀土矿是凉山州最大的稀土矿区。

牦牛坪稀土矿区的开采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长期无序和过度开采,在当地遗留了一堵绵延了近两公里的尾砂带,这些都是开采后的废弃物。尾砂堆积的地方,原本是一条村里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河流,但如今河道已经被完全堵塞。

同时,由于以前稀土开采大多采用异地池浸、堆浸的落后工艺,人们把山上的稀土搬到有化学药剂的池子中浸泡,当初一座座草木茂盛的大山变得寸草不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如今,凉山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63家重点整治对象之一,为了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问题,政府和企业花了不少精力、财力。

治理这堵尾砂墙,就需要7000多万的资金,大部分由国家支付。而整个江西铜业则投入6.8个亿,用于生态的治理,植被的恢复,以及防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边坡治理。

而尽管中国向全球供应着90%以上的稀土资源,但因为没有取得稀土定价权,稀土资源被卖成了“白菜价”能让人心痛无比!

这种失衡状态,让我国痛下决心整治稀土产业。实施稀土配额制度,就是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在出口环节实施的一项管控。

但好景不长!这样的管控很快就被国外资本国家打断。

限制出口,惨遭拒!

北京时间2014年3月26日晚9时,世贸组织(WTO)公布了有关“美国、欧盟、日本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给出了对于本案的初裁结果,认为,中国对稀土等产品实施出口税和出口配额限制违反WTO框架规定。

中国在败诉后,选择上诉,但,不幸仍在发生。

日内瓦时间2016年8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简称稀土案)上诉机构报告。

上诉机构维持此前WTO专家组关于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措施不符合有关世贸规则和中方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裁决。

尽管,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同时确认了资源主权原则,认可中国以可持续发展方式行使自然资源主权的权利,赞同中国实施了资源综合保护政策,并对中国在资源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予以肯定。

但不可置否的是,WTO的几次裁决,让中国长期以出口配额制等管控优势资源的制度走向终结。

此后,为了对国家稀土行业长期有序良好发展,整改目前混乱的稀土行业,相关稀有金属的国家政策频频加码,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出:

成立六大稀土集团、稀有金属资源税改革为从价计征、国储和商业收储不断推出、稀有金属打黑力度持续加大……

为什么菲律宾、印尼等国在限制本国矿产资源出口和掌控市场价格时能够顺利成功,而中国仅仅在限制出口配额这一方面就屡屡败诉?

对于这样的一系列事件,专家与网友们都纷纷发表文章和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北京科技大学企业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维达:第一,中国没有从源头上实行有效管控,在国内,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稀土经营主体过多,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厂家之间不得不低价竞销而无法掌握定价权。第二,地方政策追求GDP业绩,采取“有水快流”的措施。第三,国内外生产和供给不一致。有些国内厂家以国内价格购买稀土产品之后,转手高价在国际市场销售。第四,中国缺少精通WTO等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和精通外语,掌握谈判技巧的高级人才。

铁血网网友“无缘无故被封号”:WTO裁定中国限制稀土等出口违反有关框架规定。败诉之后,可以上诉,但更应反思自身稀土生产、出口方面的弊病。如果没有长时间乱挖滥产,没有出口的恶性竞争,会有今天的苦果吗?在这方面倒是可以学学双重标准的西方,以断腕的勇气,果断封矿、严格限产,没“土”可供出口。

知乎网友“明麻清山”:出口限制是稀土管控的短期手段,稀土缺失定价权资源流失过快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稀土供给市场的混乱、竞相杀价以及缺乏相对成熟的环境保护和盗采约束法规,这一点政府本身是很清楚的,并且也一直致力于国内市场秩序构建、产业整合和重组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从短期来看,败诉肯定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只要能够很好解决中央和地方矿业权利益分配问题,重塑中国稀土大国指日可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