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主要原因是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排空障碍及细菌感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胆盐和磷脂比例失衡有关,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因素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导致结石形成。胆囊排空障碍,如胆囊收缩功能减弱,也会使胆汁淤积,进一步促进结石生成。细菌感染是胆囊炎的直接诱因,结石阻塞胆囊管后,胆汁滞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引发炎症反应。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家族中有胆囊疾病史的人群需格外注意。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抗生素和止痛药。熊去氧胆酸可溶解胆固醇结石,适用于结石较小的患者;抗生素用于控制感染,如头孢类或喹诺酮类药物;止痛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手术治疗是根治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主要方法,常见术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和经皮胆囊造瘘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的首选方法。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胆囊造瘘术可暂时缓解症状,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
生活方式调整对预防和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至关重要。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胆囊正常排空。适量运动可促进胆汁排泄,降低结石风险,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对于有胆囊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早期发现结石可避免并发症。若出现右上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