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常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调理。
鹅口疮的病因主要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这种真菌在健康人群中通常不会引发疾病,但在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口腔卫生不良等情况下,白色念珠菌会过度繁殖,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或溃疡。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感染。糖尿病、HIV感染等慢性疾病患者也属于高发人群。环境因素如潮湿、不洁的奶瓶或奶嘴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治疗鹅口疮的关键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制霉菌素口服混悬液、氟康唑口服片剂或克霉唑口腔贴片。制霉菌素混悬液适合婴幼儿使用,每日涂抹患处3-4次;氟康唑适用于成人,每日一次口服;克霉唑贴片则能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除了药物治疗,保持口腔卫生至关重要。婴幼儿每次喂奶后应清洁口腔,成人则需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饮食上,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在于提高免疫力和保持口腔卫生。婴幼儿的奶瓶、奶嘴应定期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成人应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鹅口疮通常可以在1-2周内得到有效控制。